記者周佩虹/台北專訪
近來電影《十二夜》再度引發社會對流浪狗的關切,但其實有一個社團「關懷生命協會」,成立20年來,一直在為動物保護努力著;當初發起的除了發起人現任司法院長賴浩敏、創會理事長釋昭慧,還有一位重要推手,現任協會副理事長張章得,他從原本的局外旁觀支持,如今已成為積極參與的局內人。
從一位埋首於都市景觀設計中的建築師,到變成關懷各種動物生存權利的素食者,張章得的改變很多人感到好奇;他笑著說,一切都是因為扶輪社的社友開啟了他對動物的關懷,當時,社會興起一股「挫魚」風,只是人們為了娛樂,但對魚卻是非常殘忍;於是賴浩敏在他擔任台北延平扶輪社長的1991年,於社內成立了「關懷生命委員會」,後來再於1993年成立「關懷生命協會」,第一屆理事長是佛教界的釋昭慧法師。
而張章得一開始就已是創會的常務理事,他所負責的工作是基本財務經費的籌措,這對協會來說「非常重要」,不過他坦承,初期他大多是只有在重大行動中參與討論,但漸漸的越來越投入,從執行長到成為副理事長。
談到《十二夜》這部電影,張章得有很深的感觸,因為他們過去一直在推動落實的就是「動物權」概念,基本上,並不鼓勵人們養動物,「除非有特別需求」,他強調是「養動物」而非「養寵物」,人們不能因為一時興起,去決定動物的未來。
對流浪狗問題,張章得和協會透過幾個方向不斷在努力,「行政立法」方面,他們在國會成功遊說,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訂立《動物保護法》,限制使用捕獸鋏;但他們也意識到,「教育絕對是推廣動物權和動物福利很大的關鍵」,因此積極推動「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和「大學動保社團連線」。
張章得也提到近來討論流浪動物處理的「TNR」與「安養」爭議,而協會主要推動的是「TNR」捕捉、結紮、原地放養,以絕育代替撲殺,人道控制流浪動物數量,如果這些絕育後的流浪動物能在社區內受到好的照顧,這才是保障動物權的精神。
張章得反問,如果我們在都市裡看到樹上有松鼠,會覺得好可愛,那為什麼看到狗或貓,就會要求捕捉、甚至撲殺?
也因為加入「關懷生命協會」,張章得現在已是素食者,他話題一轉,提到曾經在某場合遇到某飯店高層主管,談及國際拒吃魚翅運動,對方也坦承,其實那都只是在「吃面子」,不只是魚翅,還有象牙、犀牛角…張章得不捨的說,那也是另一種「血鑽石」;而近來國內風行引進一些外來動物,張章得對此也是極為憂心,他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希望未來,人類真的能和所有動物和諧共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