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發佈「核爆求生指南」 助10萬人逃命

▲1千噸的爆炸威力,相當於1000公噸的TNT炸藥,美國1945年在日本廣島投下造成20多萬人喪命的原子彈,威力大約是15千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狄倫(Michael Dillon)近期發表核爆求生指南,據數學模型提出1個將輻射威脅降至最低「離開避難所的理想時機」,在城市遭遇核彈襲擊時,若能迅速抵達合適避難所,可在一次「低當量」(0.1至10千噸(KT))核爆中,最多挽救10萬人。

當核彈襲擊大城市,單薄、沒有地下室的建築物較易遭輻射塵滲透,民眾該在原避難所逗留多久再出門尋找更好掩護,就成了複雜的難題。研究人員近日發表指導原則,協助有關當局在城市遭遇核子彈襲擊時,減少輻射塵造成的死亡人數。

根據狄倫的計算,如果適切的避難所距離你15分鐘遠,核彈爆炸後30分鐘以內,就應該離開品質較差的避難,前往較適切的避難所,如果較好的避難所距離只有5分鐘之遙,那核彈爆炸後應該立刻移動到那裡,完全不考慮較近但不安全的建築物。

這份刊登在《皇家學會報告數理工程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的研究說,迅速抵達適切的避難所,可以挽救1萬到10萬人免於暴露在一次低當量的核爆之下。狄倫說「這些方法是希望協助緊急事件規劃官員,發展最理想的低當量核子爆炸因應策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