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技新報
許多人或許聽過公平貿易咖啡,但應該不太了解「衝突礦石」的由來。科技產品的許多原件都內含不同的稀有元素,這些元素產地大來自於非洲等幾個礦藏豐富的地區,但戰亂頻仍的非洲為了搶奪這些礦場,常常都會有發生慘烈的戰爭,也因此來自於這些戰亂地區的稀有元素,通常被稱為「衝突礦石」。
《血鑽石》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在描述這樣的活地獄景況,這些特殊的稀有元素礦脈通常都在偏遠地區,附近有會有武裝集團或民兵看守,他們強迫人們在隨時都會倒塌的礦坑內超時工作,甚至連未滿16歲的童工也很難逃脫這些民兵的魔掌。
根據國際救援委員會統計,從 1998 年以來就有超過 540 萬人死於奴役與稀有礦石的戰爭中,這個數字也包括因環境惡劣所引發的疾病與營養不良。
企業近年來對衝突礦石的態度
由於電子製造業是極度複雜的產業,有著綿長而且分工極細的供應鏈,因此許多包括Intel、三星等大公司的原料,大都是來自於全球各地的冶煉廠,由於全球科技業的極度興盛,也讓這些冶煉廠提煉的原料供不應求。
近年來先進國家開始對相關人權越來越重視,因此比較積極的企業都開始有動作,蘋果在 2010 年富士康跳樓事件後,除了提出供應商責任報告書外,也開始注意供應鏈的原料與衝突礦石問題。而美國政府則於 2012 年通過法案,要求美國公司需要調查並揭露產品原料是否為衝突礦石。
連擁有一條龍式供應鏈的韓廠三星與 LG ,也是較早就開始注意到衝突礦石問題的廠商,而相較之下亞廠在這件事情上就較少出力,包括宏達電、Canon、Sharp、Nikon以及任天堂都曾被指名在這件事情上努力不足。而包括 Intel 、Microsoft、蘋果、戴爾等公司都會在購買原料時,注意自己是否有買到衝突礦石。
Intel 的衝突礦石政策
在今年五月接任 Intel 執行長一職的 Brian Krzanich ,原本就是擔任 Intel 在供應鏈與生產線的主管,長期致力於供貨來源透明化的他曾在接受訪問時說:「身在電子業的一環中,我積極參與這個供應鏈計劃,並將這件事情看成是 Intel 的社會企業責任,畢竟這些事情與我們息息相關。」
這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計畫,一開始 Brian Krzanich 直接放棄來自於剛果與各衝突地區所產的原料,轉而向其他非戰爭地區購買,但這個方法並不正確。以鉭為例,Intel是剛果當的最大的鉭金屬客戶,一旦 Intel 從這個供應鏈中抽身,反而會讓當地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反而使該的區陷入更為貧窮且混亂的狀況,因此 Intel 改變政策:轉而從源頭做起,調查冶煉廠的礦石來源。
從冶煉廠源頭下手
要完整調查冶煉廠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代表 Intel 必須先從供應商著手,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不少問題:有些供應商本身信用就不良、甚至連材料來自於哪裡都不清楚。
發現有些供應商本身信用就有問題─甚至連自己的材料來自於那些冶煉廠都不知道,因此 Intel 與銀行合作調查冶煉廠背景(銀行也會購買金礦等衝突礦石材料),進一步了解冶煉廠的狀況。
花了整整四年時間,Intel 成功地找到每一間供應該公司微處理器的冶煉廠,並且確認冶煉廠採用的原料都來自於無礦石衝突的地區,而這大多數都交給第三方驗證,一些尚未通過第三方審核的冶煉廠,則由 Intel 自己進行長期觀察,標準語第三方審核雷同,而拒絕審查的冶煉廠,Intel 也乾脆放棄從該廠進貨,直到他們願意接受審查為止。
目前,Intel 已經為四種原物料跑遍了 20 個國家、審查了 60 多個不同的冶煉廠,只為了能購買到無衝突礦石作為原料,而 CEO Krzanich 保證,雖然公司花了不少錢在調查這些原料供應上,但這些成本將不會轉嫁給消費者。
邁向無衝突的目標
無疑的,Intel的微處理器不再採用衝突礦石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在這條路上他們並不孤獨,蘋果、三星、惠普也開始採用相同的標準,檢驗他們的冶煉廠是否使用衝突礦石;但除了各公司自主性的調查外,他們也需要公共政策的幫助,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因此 Intel 將他們所獲得的資料送給聯合國與美國政府,期望這些資料能夠協助各國政府處理剛果問題。
Intel 的最終目標是能使用 90% 的無衝突礦石,以及10% 的全新材料。他們希望在剛果、盧安達等非洲國家所參與的大湖會議中提升影響力,讓其他冶煉廠也開始使用無衝突礦石以達成目標。
Krzanich 說:「我認為每間公司都會想朝無衝突礦石的目標邁進,我們希望 Intel微處理器完全不採用衝突礦石這點,可以為往後樹立一個標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