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討系列/金改始末及未來要面對的金融問題

2014年02月18日 13:07

圖、文/新境界智庫

金改背景與始末
一次金改時,臺灣的農會、信用合作社、銀行,逾期放款比例達 18 %,金改後只剩 2 %。1998、1999 年期間臺灣不是沒有金融危機,亞洲的泰國、馬來西亞與韓國都發生金融風暴,臺灣銀行其實也受到很大衝擊,國民黨都是用紓困的方式拖延未處理。當初第一次金改,打消呆帳 1 兆 7 千多億元,是除弊。第二次金改是興利,定有四個明確目標:

(1) 94 年底要設有 3 家市場佔有率超過 10 % 以上的銀行。
(2) 官股金融機構減半,從 12 家減為 6 家。
(3) 95 年以前金控減半,從 14 家減為 7 家。
(4) 95 年前至少有一家金控由外資經營或在國外上市。

當初彰銀財務非常差,所以就選定彰銀,先到國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不成,改發行 14 億特別股給特定人,並以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以一般市場規則,以三個月的平均市場交易股價定訂彰銀底價(每股約 16 元),公開招標由出價高者得標。最後來了四家富邦、兆豐金、淡馬錫及台新,台新願意以每股 26 元購買,高出底價甚多,沒有賤賣的問題。國民黨為抹黑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行政院甚至成立「二次金改檢討小組」,由邱正雄副院長擔任召集人,結果根本找不出什麼問題,司法也查不出什麼問題,可是二次金改還是被污名化了。

在 1997~98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成立金融重建基金,要處理接管有問題的金融機構(資不抵債的銀行,也就是殭屍銀行)。其中要被接管的銀行,包括王又曾的中華銀行。但當時,這幾個要被接管的銀行負債太高,重建基金所編列的金額不夠,無法接管。到 2006 年下半年金管會和金融重建基金,才開始動手接管,陸續把8家問題金融機構全部接管,並且全部賣出。問題全部解決後,民進黨才把政權交給國民黨,國民黨執政幾個月後發生國際金融海嘯,若當時 8 家問題金融機構還在,一定會發生系統性風險。民進黨非常負責的制定了金融重建基金的法案,非常痛苦的處理了這八家金融機構,讓銀行沒有大問題。結果這個避過金融海嘯的事實,被國民黨說成是因為臺灣的金融產業不夠國際化,才不受國際金融海嘯影響;簡直開了台灣金融業的大玩笑,國民黨這種說法當然是錯的。


▲左起為參與金融場次的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前金管會主委胡勝正、台經院副研究員盧俊偉。

當前與未來須要面對的金融問題
事實上,關於銀行合併一事,臺灣所有銀行合併案中,最有問題的就是富邦銀行併台北銀行,前些時候中國時報以整版廣告的方式,把當初富邦併北銀的過程都暴露出來。富邦銀行不用出一毛錢,以換股的方式,把富邦銀行的一部分股份給了台北市政府,市政府就把台北銀行送給富邦,台北銀行就這樣併入富邦銀行。北市府與富邦的關係不比尋常,現在連悠遊卡公司富邦也有股份,相當荒謬的事情都發生在這一個併購案中。二次金改中,總是被指涉為不正當或有勾結的彰化銀行和台新銀行合併案,事實是,至今兩家銀行仍然各自獨立在那裡,沒有合併。至於現在出現問題的金融機構,不是銀行,而是保險公司,國民黨單單為了解決一家國華人壽,就花了 9 百多億。

國民黨執政後,臺灣與中國金融機構的關係非常密切,其中臺灣對中國曝險的總金額日前已突破 300 億美金,中國已躍居為臺灣第二大債權國。今年年初賽普勒斯發生金融危機,就是因為對希臘的曝險太多;2008 年的冰島危機也是因為冰島銀行在國外的曝險太大所造成。兩岸金融若進一步交流,當然會造成連動性與系統性風險的增高。要注意,將來所要遇到的金融危機,可能是跨海峽而來的危機。

編者按:本文為民進黨八年執政研討會金融場次的與談摘要,詳細說明民進黨政府金改的背景與始末,並點出未來須面對的金融問題。

.新境界智庫►►►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