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當年戰死70萬人 克里米亞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克里米亞戰爭」被稱為世界史上第一場「現代化戰爭」。(圖/取自網路)

記者朱錦華/特稿

克里米亞(Crimea)是一個早己被多數人淡忘的歷史地理名詞。但是,隨著近日烏克蘭的危機急轉直下,克里米亞再度成為網路上的熱門關鍵字。

沙俄在1783年併吞克里米亞。19世紀時,這裡打過一場「大混戰」,史稱「克里米亞戰爭」(The Crimean War, 1853-1856)。

話說當時野心勃勃的「大夢想家」、「大尋寶家」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銳意向歐洲擴張。後來,他得到一個航向地中海及佔領巴爾幹半島的好機會。

他目睹當時(土耳其)鄂圖曼帝國正逐漸走向瓦解,於是藉口保護鄂圖曼帝國境內東正教徒,要求在「聖地」巴勒斯坦建立俄羅斯的保護地。這個要求當然被鄂圖曼帝國的蘇丹拒絕,俄羅斯遂以此作為動武的理由,於1853年出兵佔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屬地。

當時歐洲大多數國家都像粽子一樣,是被政治利益綁在一串的。眼見俄國魔爪伸進歐洲,土耳其的盟友法國、英國以及薩丁尼亞(今日義大利的一部分)遂加入戰局。

交鋒之後俄軍節節敗退。1854年英、法艦隊從黑海開進克里米亞,圍攻塞瓦斯托波爾港(Sevastopol)長達一年。1855年9月,塞瓦斯托波爾陷落,翌年初俄國接受和平協定。這場戰爭總共造成70萬人死亡。

作為19世紀數不清的戰爭之一,「克里米亞戰爭」對後世的影響並不算大。但是,在時間/歷史意義上,它卻擁有許多個「第一」。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場「現代化戰爭」:鐵甲船及爆炸性的炮彈,首度在這戰爭裡被使用。歷史上第一次壕溝戰與靜止戰,也出現在這裡。電報第一次在這裡被使用,火車第一次在這裡被用來運送補給和援兵。

這場戰爭也首度出現戰地記者。這一切,原本像如煙往事般逐漸被人淡忘,直到2014。

烏克蘭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反政府示威,在2月爆發最血腥鎮壓,總統亞努科維奇戲性的突然出走後,局勢急轉直下。也逼迫藏身在背後的影武者:外國強權(美、俄)正式站到台前。

目前雙方劍拔弩張的態勢,據《泰晤士報》指出,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局勢十分神似。

當時,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激進分子刺殺,各大強權當時也是擺開陣勢,喊打喊殺。但真正目的只是威嚇對方,妄想「不戰而屈人之兵」。

然而,大家的姿態都太高了,狠話都說到頂了,誰也不讓誰,騎虎難下,最好只好硬著頭皮把千萬生靈推進戰爭的煉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8月),今年是2014,一戰距今剛好100年。克里米亞會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驚爆點嗎?能否逢凶化吉,正考驗著這些超級大國領導人的智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