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蔡英文參選民進黨主席動了誰的乳酪?

▲蔡英文宣布角逐民進黨黨主席。(圖/本報資料照)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民進黨五月改選黨主席,前主席蔡英文宣佈回鍋參選。她自爆,許多朋友與前輩勸她不要參選,直攻2016總統大位,但她認為,「身為成熟的政治人物,不需要被保護。」而大陸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研究員蔡斌也針對此事點出,「蔡為何一定要選?」直接分析「蔡參選動了誰的乳酪?」

蔡斌在《中國台灣網》撰文指出,民進黨即將於5月登場的黨主席選舉,在蔡英文3月15日宣佈參選後,最終呈現出了外界預料中的「兩個太陽、一個月亮」之爭的局面。

之前很多聲音認為,志在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蔡英文,此次黨主席之爭不參與勝過參與;但蔡卻聲明她「不需要保護」,現在正是回來「跨出那一步」的時候。

蔡英文的參選,必將觸及民進黨內外多方利益,也必將打亂許多人的政治盤算。也許很多問題都需要選舉結果揭曉的那一刻才有答案,但民進黨這場「2016前哨戰」已經註定是全台灣關注的焦點。

一、為何一定要選

蔡英文意欲出征2016的野心早已眾所周知,台灣島內政界人士也多預言她會重出江湖角逐民進黨主席,從而為自己的2016鋪路搭橋。但「蔡謝結盟」的聲音也一度甚囂塵上,謝長廷多次強調「選黨主席就不要選『總統』」,因為「總統候選人」要保持良好形象,但若兼任黨主席,則要提早面對外界的攻擊,難免被貼上「暴力小英」的標籤。

謝長廷的提醒非常在理,蔡英文也應該是思索良久,但最終還是選擇相信自己,展現出志在2016的強烈決心。

蔡英文參選民進黨主席,當然是因為這個位置的至關重要,面對2016,越早掌握黨機器,就能越早名正言順地充分運用黨的資源佈局。如果不親自參選黨主席而是找代理人,面對蘇貞昌這樣的「實力派」對手,蔡英文實在很難找到一個旗鼓相當的。

謝長廷曾經是一個「理論上」可以合作的物件,但蔡謝合作就一定能拿下民進黨主席嗎?除了謝長廷聲勢已大不如前,就算謝能選上,他一心想要主導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所作所為,將來也勢必會和蔡英文發生衝突。

雖然多項民調顯示3位元參選人中蔡英文的看好度最高,但黨主席選舉與2016出線之爭畢竟是兩碼事。如果還是任由蘇貞昌把持黨務,蔡英文不僅無法推行自己的政見,外界也會在「兩個太陽」的問題上繼續大作文章,對民進黨的團結毫無益處。

況且,國民黨當局施政滿意度不佳,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民進黨未必沒有贏的機會。如果蘇貞昌連任黨主席後繼而贏得這場決定台灣政治版圖的「七合一」選舉,未來代表民進黨出征2016的正當性必然大大提高,對於蔡英文而言絕對不利。

再者,本該在國民黨當局政績不如預期的情況下,爭取到更多民意支持的民進黨,卻並未獲得相對提高的民眾信任度與支持率,這種情勢如果繼續下去,對民進黨的2016是個致命的障礙。所以,蔡英文適時地宣佈參選,自信滿滿地告訴支持者「時候到了」,因為台灣正在崩壞、「我回來了」,民進黨要與時俱進,跨出那一步,勇敢的轉型與蛻變。

二、最精彩的一次黨主席選舉

回顧前幾次民進黨主席選舉,2012年的「五搶一」,蘇貞昌一枝獨秀;2008年蔡英文與尤清角逐,形同蔡一人參選。相較於這兩次懸念不大的選舉,此次選舉則被台灣媒體形容為「民進黨近年來最精彩的一次」。

3位參選人中,蘇貞昌、蔡英文被稱為民進黨的兩個太陽,隱喻「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兩人必有一戰早在預料之中;謝長廷則自稱月亮,因為「月亮不會遮住任何人的光芒;星星甚至螢火蟲在月亮下都可以散發出光芒」。

蘇與蔡都志在2016入場券,謝則志在主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均是民進黨目前最急需與最棘手的議題。

對於蔡英文的參選,蘇貞昌刻意回避,僅簡單回應這是黨員的權利,當前民進黨最重要的任務是審查兩岸服貿協議、終結核四以及佈局「七合一」選舉三大任務,黨主席選舉反而不是優先任務;謝長廷則還是那句老話,蔡英文選什麼他都支持,但希望她在黨主席和2016中擇一參選。

根據台媒16日刊發的民調,58.62%的台灣民眾看好蔡英文可以帶領民進黨打好年底「七合一」選戰,17.06%的民眾看好蘇貞昌,6.53%的民眾看好謝長廷。從綜合實力看,蔡英文目前明顯占優;但黨主席選舉是由黨員投票,所以民調無法代表最終結果。以蘇貞昌目前擁有的優勢,並非毫無勝算。

作為一個最有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的政治人物,蔡英文從她宣佈參選黨主席時,就已經開始接受台灣民眾的檢視,包括她會不會再一次當「空心菜」?光說不練,以及喊出美麗的政治口號,已成蔡英文的特色。

對於實際的問題不正面回應,只會說一些空泛模糊的話,是以往蔡英文被批評為「空心菜」的最主要原因。有台灣媒體用「朦朧」一詞形容蔡英文歷來的政治主張,如她2012年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時一再宣稱的「台灣共識」,直到現在還沒說清楚;至於兩岸關係,她還在「凝聚共識」中。

這次選舉,檢驗蔡英文還會不會再當「空心菜」,也成了檢驗這場選舉到底精不精彩的關鍵所在。

三、「最後一哩路」還值得期待嗎?

蔡英文2012年輸掉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提出兩岸政策是「民進黨失敗的最後一哩路」。

之後,「痛定思痛的檢討改進」是民進黨很長一段時間帶給外界的印象。在蘇貞昌的領導下,民進黨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開了9場華山會議,但卻空有其表毫無實質內涵,華山會議最終只弄出一個不痛不癢的「檢討紀要」,連個「結論」都沒有。

有人說,民進黨根本沒有兩岸政策,如果有,那就是「逢中必反」。既然「最後一哩路」原本就出自蔡英文之口,既然蘇貞昌領導下的民進黨一直在這個問題上飽受台灣社會批判,那蔡英文如若當選黨主席,於情於理這「最後一裡路」都應該由她自己完成。這註定是蔡英文最艱巨、也最會被台灣民眾細細檢驗的政策之一。

當然,台灣的公共政策不只有兩岸政策,但兩岸政策顯然是上位政策,也是台灣民眾觀察民進黨能否改變的重要節點。無論誰當選黨主席,都要面對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的問題,這攸關該黨能否重登執政舞台。

民進黨3月13日發佈民調顯示,有四成民眾對民進黨「逢中必反」表達不滿;問到哪個政黨的兩岸政策執行成果比較滿意?民進黨27.7%、國民黨47.8%;較支持哪個政黨的大陸交流態度?民進黨31.4%、國民黨45.7%;哪一黨的兩岸政策跟你比較接近?民進黨35.2%、國民黨41.1%等。

所有問題民進黨全部輸給國民黨。不管民進黨此時公佈這項民調有何政治算計,但這一態勢表明了,支持理性對待兩岸關係的台灣民眾已經越來越多。對此,聽聽3位參選人的回應,或許可以判斷出: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是否還值得期待。

蘇貞昌說,民進黨「中國政策」的一致性和穩定性非常重要,才能讓人民跟國際社會信任。蔡英文說,過去民進黨給人的印象較不穩定,好像會發生不可預期的危險,要讓外界瞭解民進黨的態度,不應貿然調整立場與政策。謝長廷則認為民進黨要突破執政最後一哩路就是要把落後的6項指標補足。

顯然,蘇蔡二人都屬於「保守派」,爭取黨內基本教義派選票的意向明顯。謝長廷趨於開放的兩岸論述在民進黨內有不小的反對聲浪,蘇蔡當然不敢得罪具有主席投票權的黨員。

為了不封死2016之路,蘇蔡顯然還是打算把「模糊」視為最安全的兩岸牌,畢竟黨主席選舉還是需要黨員支援,就算蘇蔡想在兩岸議題有大作為,也絕不會在黨主席選舉結束前有大動作。對於謝長廷呼籲3人應進行兩岸政策大辯論,蘇蔡都沒有接招,即是一例。

所以,縱使蔡英文參選民進黨主席動了N多人的「乳酪」,但她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仍然來自自身。蔡英文在參選聲明中提出,民進黨必須轉型與蛻變,成為有未來性、包容力與行動力的政黨。

她並強調參選民進黨主席是要讓台灣人民再一次相信政黨,再一次讓他們對社會、家庭與自己的希望放在民主政黨上面,這就是現階段民進黨與民進黨主席的責任。

只是,這樣的「漂亮話」,台灣輿論的普遍評價卻不高。蔡英文貌似「看出」了問題,但離「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艱難的鴻溝需要跨越;看似面面俱到的宣示,卻讓人看不出具體政策與明確目標,沒有「行動力」的「論述」,絕不是民進黨主席應有的擔當。

蔡英文現在要做的,是以實際行動告訴台灣民眾:為什麼要再次相信民進黨?民進黨「逢中必反」的行為究竟要進行到什麼時候?她當選民進黨主席後會做哪些事情,讓台灣民眾能夠再一次把對社會、家庭與自己的希望放在民進黨上面?當這些答案得到台灣島內民意的普遍認可時,她口中的「最後一哩路」,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