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在重慶舉辦第六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國台灣網記者李傑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近日舉辦第六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兩岸40多位青年學者就「兩岸政治關係安排前瞻」進行探討和辯論,交流主要圍繞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提出「兩岸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等議題展開。其中以下幾方面的論題是兩岸青年學者比較關論述的。
合情合理安排的內涵表述
《中國台灣網》報導,與會的大部分學者都嘗試對兩岸政治合情合理安排的內涵進行定義,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闡釋。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陳星表示,兩岸「合情合理安排」涵蓋的內容是一個整體,有前提、有一系列邏輯後果和推論,主要指:依行著兩岸關係合情合理發展的歷史脈絡,考慮兩岸政治對立尚未結束,合作與融合在逐步推進的現實狀態,兩岸通過良性互動,累積互信,在關照彼此關切的基礎上,對兩岸的政治關係進行結構性調整和制度性建構的過程。
來自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劉性仁表示,兩岸雙方面臨政治深水區,能達成共識的議題沒有以往事務性的那麼多了,合情合理安排應該是合兩岸共同的情,合兩岸共同是非價值之理,而不是淪為各自表述,那樣就失去了意義。要共同促成合情合理安排,就必須通過兩岸協商,合情合理安排可落實在各項協商的過程中,「兩岸終究需要靠制度化的協商方能將爭議降至最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宜認為,兩岸政治合情合理安排,「合情」主要指要關照到兩岸人民主觀上的認同與情感。「合理」指要合乎兩岸各自堅持一中框架的「法理基礎」,以及國際社會對兩岸關係的主流認知。
以制度和法律形式鞏固共識成果
此次會談的一個重要共識是,很多學者都主張進一步將兩岸現在談判和共識的既有成果,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共同聲明或檔,避免歷史倒退。
來自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的高遠表示,合情合理安排需要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固有分歧,將既有成果制度化,防止兩岸關係「開倒車」。台灣近幾年對於「中華民國」的強調有增無減,大有把「一中就是中華民國」表清晰的架勢,這是強化分歧,與大陸一再希望增進共識,擱置爭議,對「一個中國」具體內涵模糊與彈性處理的做法顯然不是相向而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的陳桂清表示,兩岸政治談判可以從如下路徑推進:提出「一個中國」框架的具體論述,完善「一中框架」的內涵,凝聚出「一中框架」下的具體論述,通過政治對話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聲明或檔,確認「一中框架」的表述,然後在「一中框架」下解決兩岸政治定位等關鍵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王鴻志表示,要繼續在維護和鞏固「一中框架」上下功夫,逐步實現「一中框架」法制化。
「要將『兩岸同屬一中』法律化」,全國台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李賀提出,「要強化兩岸『法理一中』的共識」。他表示,無論從歷史還是兩岸現行規定,雙方均屬一個中國的事實無法改變,兩岸應努力促成將「兩岸同屬一中」以聲明、共識或共同法律檔形式加以鞏固。
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李華彥表示,民生和務實是最緊要政務,也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和對談適合的著眼點,相關法規的討論和落實,則是政治關係進一步交流的議題。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季燁則提出,兩岸協議的監督,是台灣內部藍綠陣營爭奪大陸政策話語權的法律切入點,歷經服貿協定一役,兩岸協定簽署前的內部溝通將成為日後兩會協商中的重要一環,進而成為台灣方面與大陸談判時的博弈因素之一,這種爭鬥將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潛在隱憂。
建議成立「跨兩岸」聯合機構平台
來自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台灣博士生王正主張,建立一個「跨兩岸機制平台」,由海基會和海協會共同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在此機制平台上展開對話與合作,既不分裂國家主權,又照顧到兩岸人民的共同感受。因此是符合現階段所需的「合情合理安排」。王正說,此構想最早由大陸學者辛旗提出,目前有越來越多兩岸專家對此有共識,值得兩岸主管部門重視。
河南師範大學王鶴亭副教授建議,兩岸可以成立常設性兩岸聯合聯合事務委員會,其成員一半由大陸選任,一半由台灣選任,接受雙方提交的報告、意見和議案等,通過調查協調,提出共同解決方案,並對執行結果進行監督交流。
探討充實「一中框架」的內涵
「名不正,則言不順」,台灣夏潮聯合會政治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均凱表示,兩岸政治關係在進行合情與合理安排之前,必須要先落實「正名」問題,「名」即兩岸的名分,也就是政治定位問題,他認為兩岸政治定位的現狀就是一個國家(中國)之內的內戰狀態。
要重新構建兩岸共有的歷史記憶與史觀,清理日據50年在台灣所留下的殖民意識,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台灣青年的國家與民族認同悖離的危機,才有可能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
來自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的劉淩斌認為,未來兩岸應努力還原「九二共識」的完整內涵與真實面貌,夯實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同時,增進與維護「一中框架」的共同認知,共同探討與充實「一中框架」的內涵。
廣西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松表示,首先兩岸要進一步夯實常態化聯繫機制;其次,兩岸智庫學者要繼續發揮智慧優勢,維護一中框架,營造民間良好的政治對話氛圍;再次,兩岸仍需進一步深化民間交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