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書到賣生活 中國實體書店尋求突圍

▲一位讀者在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書店內看書。(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在2014年世界讀書日前夕,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正式實行24小時運行的「不打烊」模式。不少讀者表示,「深夜書房」的出現,讓閱讀更加深入生活,或許是大陸實體書店在競爭中突圍的良策。

近年來,在網路的巨大衝擊下,大陸實體書店面臨著生存危機。同時,網上購書以價格低廉、品類齊全等優勢迅速成為不少人的購書主管道。

2010年初,號稱「全球最大全品種書店」的第三極書局,因嚴重虧損而倒閉;2011年,大陸最大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店倒閉,引發了社會對實體書店生存狀況的關注。如何把讀者拉回到紙質圖書面前,拉回到實體書店之中,是大陸實體書店業者最頭疼的問題。

多元化經營是目前大多數實體書店選擇的道路。以大陸最老牌的新華書店為例,在銷售圖書的同時引入文具、電子產品等商鋪,發展多種經營,讓讀者體驗到一站式購書的便利。

此外,一些書店還引入了咖啡店等元素,並以舉辦讀書交流活動、發展會員制等為手段,增加讀者與書店的粘連度,增強實體書店的活力。

發展特色也是實體書店突圍的手段之一。在吉林省長春市,一家經營了近30年的古舊書店,則是以連環畫、老相片及稀有古舊書籍等吸引了不少愛書、淘書之人。

而外資書店的成功也給大陸實體書店很多啟示。創始於新加坡的PageOne已經在北京開了多家分店,PageOne店內既沒有咖啡喝,也沒有為讀者設置座位。但講究的店面設計,獨特的選書團隊,較高的服務品質,牢牢抓住了小眾但十分固定的讀者群。

「這些實體書店的發展,讓我們在書店中不只是去買書,而是享受那種書香、茶香的生活氛圍。書店由賣書到『賣生活』,可能需要相對漫長的時間的改變,但對於大家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熱愛閱讀的長春市民陳少華說。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認為,作為書店,還是應該從自身的圖書銷售策略、書店規模等方面找出應對網路時代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途徑,不應該削弱書店售書這個主業的地位。

一些專家認為,建立廣泛、舒適的閱讀環境,培養全民閱讀的氛圍,是實體書店的根本出路。

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會長趙家治表示,「深夜書房」的模式一時間可能還無法在大陸各地廣泛推廣,但這為實體書店開啟了新思路,經營者可以考慮適當延長營業時間,發展讀書「夜市」、「早市」等,在滿足公眾閱讀需求的、培養閱讀興趣的同時,推動全民閱讀水準的提升。(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