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台商工廠的越南排華暴動,起因於越南政府抗議中國在西沙群島海域鑽探石油。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人民日報》刊載社論《是誰在東盟峰會上攪局?》指出,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問題上建立了微妙的「默契」,中越才剛在鑽油問題上發生糾紛,菲律賓就在半月礁扣押中國漁船,這種「默契」已不是一次兩次,但這次卻是最為嚴重的一次。
13日發表的社論說,菲律賓6日上午扣押船員11人的中國漁船,指控他們非法盜賣500隻珍稀海龜,針對中國政府放人放船要求,菲政府官員宣稱將會強硬以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緬甸東盟峰會敦促東盟各國「勇敢面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這種強硬是與越南聲氣相通的,越南從3日到7日短短5天內,因不滿中國企業在南海的鑽井活動,派出35艘各類船隻對中方船隻進行了171次主動的衝撞,在東盟峰會上也「先發制人」,敦促東盟各國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對南海「目前的局勢表示嚴重關切」。
菲越之間在南海的「默契」並不始於此次,而是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他們的誤判在於,都想借助美國重返亞太而實現自己的利益,用大國的制衡來給自己謀利。
社論羅列了一些國際媒體對菲越最近外交舉動的評論說,菲律賓GMA新聞台的解讀很有意思,「這是因為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訪問菲律賓之後,讓馬尼拉執政者覺得自己獲得了美國的保護」。更清醒的《馬尼拉今日標準報》則認為,美國不會保護「最沒有牙齒卻與亞洲巨人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中最好戰最喧囂」的阿基諾政府,因為美國早已確定了將其南海軍事部署的重點擺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在菲律賓的駐軍規模和部署時間都很有限。俄羅斯專家分析,美國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中越、中菲衝突為自己謀利,用越南和菲律賓對中國進行地區遏制,用「中國威脅」恐嚇該地區其他國家,在中國周圍打造「隔離帶」。
社論分析,雖然菲越態度強硬,但心態其實都相同,在經濟利益和南海問題之間玩弄平衡術:既想得到實際上的利益,又希望避免發生戰爭。2011年9月阿基諾總統帶領近300人超大型商務代表團訪華,他的如意算盤是:既想在中國收穫大量商業合同,又試圖不在南海問題上作出讓步,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越南的目的相對來說更為簡單,就是死守「專屬經濟區」這條理由,占有油氣資源。
社論呼籲,南海問題因為美國的介入而糾結,但並非無解。與其外交孤立中國,不如經濟合作。中國目前已是菲律賓第三大出口市場和交易夥伴,中越的雙邊貿易額在2015年將達到600億美元,重視經濟合作,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可能比軍事對抗更為明智一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