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猶他州恐龍大發現

▲一隻鴨嘴龍尾部長半公尺的片段因為風雨侵蝕而露出岩層,至今仍嵌在凱佩羅維茲組地層的砂岩中。鴨嘴龍在這片沉積岩層太常見了,因此「這一片我們連採集都省了,」喬.瑟爾提克說

撰文:彼得‧米勒 Peter Miller
攝影:柯瑞‧李察斯 Cory Richards

米勒兄弟看起來比較像探礦人員,不是古植物學家。他們的鬍子上沾滿塵土,臉上戴著護目鏡,防止沙漠風將沙塵吹入眼中。兩個人都很高大,身高將近2公尺;在猶他州南部的一座尖銳山脊上,他們的舉止散發出習於在野外活動
的人那種沉著和自信。伊恩用鶴嘴鋤敲打泥岩之際,丹恩試圖在陣風稍歇時捲一根香菸。散裝的菸草從紙上飛走了。「該死,」他說,然後又試了一次。


時間是去年春天,與兩兄弟同行的還有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策展主管史考特.桑普森,以及該館的恐龍古生物學專家喬.瑟爾提克,幾人一起在猶他州的「大階梯-艾斯卡蘭提國家紀念地」進行化石探勘。在那片沒有什麼道路的荒野中,他們探索的又是一個尤其偏僻的地區,那是馬山北側一片錯綜複雜的陡峭懸崖和蝕溝。團隊的其他成員在幾公里外發掘前幾年發現的化石場,桑普森、瑟爾提克和米勒兄弟則在尋找新的化石場。在博物館做了幾個月的內勤工作之後,桑普森因為來到「從來沒有古生物學家探索過的地方」而難掩喜悅;在這裡,他們有可能發現拉臘米迪亞這塊「失落大陸」的新寶藏。


米勒兄弟所敲打的泥岩是拉臘米迪亞古陸東岸的沉積岩層,這片細長的陸塊曾經從北極海一路延伸6500公里,直到墨西哥灣。拉臘米迪亞古陸形成於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當時上升的海水淹沒了北美洲中部,將北美洲一分為二。今日拉臘米迪亞古陸埋藏在美國西部各州之下,只有在這種侵蝕嚴重的惡地才能接觸到它;這些地區受到風雨侵蝕,因此化石藏量豐富的沉積物變得相當接近地表,只要用十字鎬和鏟子就能挖到。


桑普森自2000年起協助率隊前往拉臘米迪亞古陸的荒野地區考察。這個團隊主要研究凱佩羅維茲組地層,那是一片厚800公尺、有7500萬至7700萬年歷史的沉積層。他們已經發掘出數千種動植物的化石,從針葉樹毬果到鱷魚、龜、恐龍都有——尤其是恐龍。在拉臘米迪亞古陸存在的大約2000萬年間,它就像一座失控的恐龍工廠,迅速地創造出各種體型的恐龍,而且物種多樣性讓人驚異。研究人員說,了解這個現象如何發生、為何發生,能增進我們對生態與演化間相互影響情形的基本認識。


「這裡滿地都是骨頭,」桑普森說;他走上一片離米勒兄弟工作地點不遠的斜坡,靴子踩在石頭上嘎吱作響。「有一隻烏龜的骨頭散布在這片斜坡上,但是牠其他的骨頭在哪裡我完全沒有頭緒。」他拾起一小塊米色的物體舔了舔,看看它是有孔的骨骼還是乏味的石頭。「如果是骨頭,就會黏住舌頭,」他說。「如果是石頭,就不會黏。」這一塊黏住了。

▲另一隻鴨嘴龍的尾巴還包在將其運送到位於鹽湖城的博物館時使用的石膏保護殼中。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5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