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鑑定能「假裝」?精神科醫師:當然有可能

▲智能鑑定結果改變,榮總:環境改變有可能。

東森新聞記者賴碧香、湯暉恆/高雄報導

台南顏姓婦人與小孩是否身心障礙,兩次鑑定結果不同,高雄榮總醫院研判,小朋友上學後環境改變、智能獲得改善,而母親當初來鑑定時主要是語言能力差,不過操作上很正常,而語言能力的改變也的確會受環境影響。對於外界質疑是否測驗環節出問題?院方澄清測驗過程繁雜,病人很難「用裝的」,一切都有待比對釐清。

智能鑑定準確度如何?當初幫顏姓婦人和4位兒女鑑定的高雄榮總醫院精神科主任陸悌(下圖)表示,「她說她有憂鬱,醫師看到她,可能反而是智能部分有問題,所以我們幫她做了一個心理評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顏姓婦人2009年開始陸續帶4位子女做智能鑑定,長子長女判定為中度,次子次女還有有母親都是輕度智障;不過,2013年遭人檢舉後,長子長女再鑑定卻轉為輕度,母親的智能甚至正常。

陸悌解釋,「學習資源比較缺乏,4、5歲之後上了小學,可能去到學校後有老師的教學,有一些教學資源介入,智能就會慢慢被開發。」醫師澄清,小朋友原本有中度智能障礙,透過開始上學、教育環境改變,確實能獲得改善。

不過,母親重新檢驗結果變正常,有待比對釐清。陸悌說,「媽媽語言智商沒那麼好,可是她操作智商比較好一些,她在社會上生存會有一些社會經驗,這些社會經驗對她來說可能會有改變(智能)。」

「這種反應可能假裝嗎?當然有可能,有人(為了)申請社會資源甚至保險跑來就醫。」精神科醫師表示,鑑定過程中,病患若有意隱瞞,測驗結果的確可能有出入,不過整個測驗過程得先通過醫師會談,長達1小時,問的問題五花八門,加上還得接受臨床心理醫師安排的魏氏量表測驗,還有多達11種儀器的檢測,2小時下來過程相當繁複。

顏姓婦人與子女重新鑑定智能的結果會改變,是院方鑑定有出入、還是病患刻意隱瞞、又或是環境改變?還有待進一步釐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