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信用體系 大陸:期待做出國際貢獻

▲亞洲信用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中國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在致力於建造一個「重信守諾」的誠信社會,打造「無信不立」的信用體系。事實上,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的中國,也期待為國際及地區信用體系改革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3日會見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國際顧問理事會成員時表示,中國支持建立客觀、公正、合理、平衡的新型國際信用評級體系,願與各國共同努力,推動現有信用評級體系的改進與完善,建立符合地區特點的信用評級體系與標準。

在克服現行國際評級體系主要缺陷、給市場更多選擇方面,中國已經作出了實際努力,與美俄共同出資組建了全球首家“非主權國際評級機構”——世界信用評級集團,打破了西方三大評級機構行業壟斷的局面。

早在去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在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建議,打造亞洲信用體系。今年6月23日,「亞洲信用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繼續推動國際信用評級體系改進與完善的意願,要求中國加速建設好自己的社會信用體系。然而,中國30多年來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與傳統誠信價值觀相衝突的現象,南京彭宇案、民間借貸違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等意味著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

張高麗在23日的會見中表示,中國正在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政府資訊共用,以政務誠信帶動商務誠信、社會誠信與司法公信。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表示,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政府除了是率先垂範者外,還是信用體系規則的最高守護者和裁判者,因而,政務誠信的建立必須具有優先性。

中國國家層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送審稿)》已上報國務院,其提出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四大重點領域正是張高麗所指出的政務、商務、社會、司法,而政務誠信位列四個方面之首。上海社科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陸小文說,政務誠信是整個社會誠信的基礎和風向標,亟待將政務誠信建設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突破口。

分析人士表示,由於頂層設計缺失,中國許多地方的信用體系建設走了彎路,導致建設黃金期被推遲,從國家層面進行信用體系建設的設計有助於打造國家樣板,又快又好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014年初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資訊共用,推動建立自然人、法人統一代碼,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市場交易的重要基礎之一是信用,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就是要通過強制的方式規範市場交易主體和交易行為,建立統一完善的市場體系,從而建構積極健康的社會價值體系。」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說。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就由央行牽頭建設信用評估機制,而在過去十年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商界則依靠資料逐漸建立起一套虛擬社會的信用體系。信用體系的建立帶來巨大價值和財富,2013年的中國電子商務整體市場規模已突破10萬億元。

燕繼榮表示,商業領域信用體系為政務、社會、司法提供了「發現-懲戒」的模式,而這一模式需要制度和技術手段作為支撐。前者的成功探索經驗可以為後者借鑒。

201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開通「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公佈與查詢平臺」,統一對外公佈「失信者黑名單」資訊,供社會公眾查詢,同時向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等有關單位定向通報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

中共十八大報告將誠信納入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明了執政黨對信用的重視;2013年中國有500多萬人對其個人信用報告進行過查詢,體現了個人信用意識的增強;包括江蘇、貴州、陝西、江西等省區市在內的中國多地都紛紛進行了符合地方實際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嘗試。

燕繼榮說,中國只有構建好自己的信用體系,破解了信用方面的囚徒困境,才能在地區和國際上推廣成功經驗,作出積極貢獻。(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