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健康醫療照護與電子化醫療器材商機,傳統醫療器材公司、IT公司與醫療院所共同發展出各式應用,時至今日,醫療照護服務已呈現百花齊放的現象。
文.陳怡婷 攝影.鄭暐琪
隨著未來高齡人口逐年增加,醫療保健的需求也擴大,居家醫療器材的需求逐漸提升,使用者可以簡便、自助的方式檢測部分生理數據,做為預防疾病的參考,目前台灣醫療器材廠商對該領域有相當著墨,未來此類居家醫療器材產品可整合資通訊技術,並透過雲端整合,以提供客戶完善健康管理服務。
IT產業跨入醫材硬體設備
其實,由IT產業所衍生出來的醫療照護服務應用模式相當多元,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即所謂的醫療電子,即在傳統醫療器材中嵌入IT技術,使醫療器材具備電子化功能,進而可提供智慧化服務;第二則是將具備電子化設備的醫療器材,加入網際網路傳輸所實現的智慧化醫療照護服務;第三種是利用IT技術,提高醫療體系的醫療照護服務品質和速度。
國內亦有不少從IT業者跨入生技醫療產業應用,像是多年前就已投入醫療電子產品應用的廣達(2382),其生產研發的醫療級骨科診斷裝置,可透過無輻射及體積小的聲波震動技術,有效偵測大腿骨質密度並同時測量髖關節鬆脫等症狀;還有與美國大學合作開發的「糖易測血糖機」等,試圖以台達電擅長的電子核心技術,跨入醫療電子領域。
而連接器廠正凌(8147) 近幾年專注於工業、通訊及醫療用連接器的研發製造,不同於一般連接器廠以消費電子應用為大宗,產品線專攻進入門檻高、產品生命週期長且小量的利基型市場,因而營收占比大宗多來自於電力能源設備、工業電腦、通訊及醫療器材等,尤其醫療器材部分,近幾年將呈現倍數成長,正凌是少數亞洲區供應商能生產手術級醫療連接器的公司,其所生產製造的連接器,不同於一般體外設備如體溫、血壓計或監視系統,而用於侵入式或手術級,目前運用於心導管手術及體內電子脈衝止痛裝置等。
總經理陳言成表示,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競爭對手惡性倒閉,正凌陸續接到客戶轉單,耕耘已久的醫材市場至2012年開始發酵,過去營收占比僅二%,前(2012)年一口氣提高至七%,成長性持續看好。
全球前三大醫材廠都是正凌客戶
目前全球前三大醫材廠都是正凌的客戶,其中不乏國際大廠嬌生集團、荷商波士頓公司及日本Lifeline公司,這塊市場以往均為外商掌握,正凌幾乎是國際大廠亞洲唯一供應商。
「醫材市場進入門檻高,主要難度在於能不能打入標竿客戶,但一旦打入了,就會像『挖井水』越冒越多。」陳言成說道。而公司除既有客戶群之外,也通過美敦力(Medtronic)認證,未來尚有新產品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正淩出貨的電子脈衝止痛裝置,是大廠零件的唯一供應商,當時首批訂單就有三百萬美元水準,並要求三個月交畢,產能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今(2014)年醫療應用營業額可望再度倍增,營收占比拉高至10%到15%,由於該部分毛利率超過50%,隨著產品出貨攀升,可望進一步提升毛利率。
展望今年,正淩預期主要成長仍來自通訊及醫療市場。其中在醫療市場部分,法人估計,公司去年來自醫療應用的營收占比應已有10%至12%,最大客戶嬌生集團佔比推估已達6%至9%;而荷蘭新客戶今年可望有實質挹注,正淩來自醫療應用的產品成長幅度仍將居冠,今年營收占比有可能拉高至15%至20%。
電信業者推雲端照護系統
推動雲端照護機制,並且要成功串起健康照護服務的每一個環節,IT技術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透過整合電子技術的醫療器材,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應用模式。
2012年,衛生署與微軟合作啟動「全民健康雲」的先導計畫,個人健康雲平台(PHR, Personal health record)是延續電子病歷(EMR)交換機制而來。整體來說,健康雲將由四朵小雲共同組成,分別是醫療雲、保健雲、照護雲以及防疫雲,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用以銜接醫療院所的資訊系統,範圍涵蓋病前保健、病中醫療、病後照護以及疫病防治等,這些都以電子病歷作為基礎核心。
實施電子病歷已成全球趨勢
其中,醫療雲的範疇,包含民眾前往醫療機關就診開始,一直到診斷治療結束的過程在內,醫療雲的目標是要藉由電子病歷交換,建立不同醫療院所間連貫的診療服務;保健雲的目標是精準傳遞個人化預防保健資訊給最需要的民眾;照護雲則希望打造不同等級照護單位共用的照護IT資源平臺。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處長許明暉表示,2008年開始推動電子病歷計畫至今,各醫療院電子病歷系統已經相當成熟,但是,中小型醫療病所仍舊沒有資源建置。因此,衛福部在此資訊架構下,於去年底開始研擬「臺灣健康雲計畫」,試圖解決中小型醫療院所沒有資源建置及維護電子病歷交換的基礎設施的問題,進而提升醫療資訊化的覆蓋率,預計未來四年內要讓全臺灣三百家衛生所、五千家診所都能參與電子病歷交換。
而國內筆電大廠華碩(2357)更與秀傳醫院聯手打造雲端醫療聯盟,結合雲端科技與醫療照護,提供「健康管理雲」、「健康照護雲」及「醫學研究雲」,三雲共構的健康平台。(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25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