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21日上午拜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圖/東森新聞)
記者劉康彥/台北報導
持續強打公共住宅政策的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21日拜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只是面對住盟成員追問政策細節,柯文哲雖略顯招架不住,但誠實以對,強調陣營內部針對相關提問都「大概想過」,只是沒有想得很detail(仔細),他會再帶回去弄得更完整。
柯文哲21日上午在政策幕僚張景森陪同下,造訪位在林森南路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住盟成員質疑柯文哲,為何政策名稱為不叫「社會住宅」而稱「公共住宅」?使用者涵蓋哪些弱勢族群?以及如何與當地居民溝通未來該處要做公宅使用?是混居還是isolate?如何規劃公宅內社會福利措施?
面對提問,柯文哲強調,社會住宅的申請若以去年報稅額度做設定,壓到最低的10%「那真的會變貧民窟」,但是拉太高,也無法在第一時間提供足夠房子供大家住。他指出,台灣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很明顯、大規模的貧民窟,也不應當去做。
不過究竟申請制度該如何設計,柯文哲未提供明確答案,只說不要壓太低,且大家還可以討論;至於是混居或獨居,柯文哲則表態支持混合式住宅,他說,「全世界如果是這樣,還是要遵照,如果蓋一棟5千戶全部都是低收入戶,很快就變成貧民窟」,他還舉之前走訪過的「蘭州國宅」為例,質疑政府怎麼可以搞成「一個國家、兩個世界」,讓他難過好幾天。
至於社區營造議題,柯文哲舉前總統陳水扁的例子。他說,「我去看阿扁,其他受刑人都沒問題,為什麼阿扁有問題?」後來才發現,一般受刑人起床後就離開牢舍在外活動,晚上再回來睡覺;由於獄方擔心阿扁出去遭打,沒有人敢負責,寧願讓他關在小房間內。
柯強調,如果有很大的公共空間,比如運動功能,房間相當程度退縮到只有睡覺(也無仿),他認為透過社區營造創造出公共托老、托育空間,也是一個idea。
柯文哲最後指出,台北市政府的最大問題就是「橫向聯繫」,比如萬華地區的遊民安置,如果牽涉到警察局與社會局,問題就卡住了,他認為,雖然有人要求提出政策、政見,但更重要的應該是改變公家體系的企業文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