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洞」清貧卻快樂 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

▲貴州中洞—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位於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水塘鎮塔井村,崇山峻嶺之間,在海拔約1800多米接近山頂的一個大洞穴裡,居住著吳、王、羅、梁四個姓氏的20戶人家,大概有近百口的苗族人。據國家旅遊局考證,這是亞洲現存惟一的「穴居部落」。他們的棲身之地被稱為「中洞」。

《北京青年報》報導,這裡距離貴陽市161公里,在格凸河伏流出口處小穿洞上方有上、中、下三個巨大溶洞,「中洞」苗寨就生活高高的中洞。洞內人們自己紡紗織布,推磨碾穀,每週到15公里外的集市買些油、鹽等生活用品,其餘的日子在家種田、放牛或養豬。

農閒時,男人們圍著篝火喝著自釀的土酒,女人們則聚在一起談論生活瑣事。原來「中洞」苗寨還有一個洞中的小學,後來企業贊助加上政府行為,小學便從洞中搬了出來。洞內的生活平實而艱辛、簡單而美好。雖然貧窮但洞中的苗家人知足於此。這樣的穴居部落生活,讓人為之感歎。

原來中洞苗寨是不通電的,直到2003年,一個叫胡蘭克•博多的美國人捐款10多萬元人民幣架通了從山下到中洞的輸電線路。中洞苗寨才從此過上了有電、有光明的生活。

據洞中生活的老人介紹,「部落」是解放初為躲土匪逃進來的人家,後來太平了,當地政府曾勸洞中居民搬出去,但他們還是覺得洞中生活好,冬暖夏涼。

洞裡的媳婦多是從洞外按照周代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從外村接來的,也有洞內相互通婚的。洞中人過世時,有鬼師唱著苗族古歌送他東去回家。世世代代的「中洞」苗家人在此繁衍生息,過著外人很難理解的清貧卻滿足的生活。

20世紀50年代,他們這吳、王、羅、梁四個姓氏的20戶人家和祖輩從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遷徙,搬至「中洞」,這一住就是60年。

為了讓這近百口的苗族民眾從洞穴中搬遷出來,當地政府花心思想了很多辦法,甚至已經在不遠的山下修建好新房,但是不知穴居生活有什麼樣的魅力,「中洞」中只有幾戶人家願意走出洞穴。

儘管居民生活在隱秘的山間,但是他們的生活卻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閉塞,媒體的偶爾報導引起了社會對「中洞」的關注,這裡陸續有了生活用電,後來還有了通訊信號。生活在「中洞」的很多人家也先後買了電視機。但是這裡除了電視機,每戶人家還基本上是家徒四壁。

山腳下那片白牆藍頂的新房子,是政府為改善中洞苗寨的居住環境,實施整體搬遷修建的,房子早已無償分配給每戶山民,但迄今沒有一戶中洞人搬出山洞,住進山下的新房。

與居民攀談問其中原因,他們只是淡淡地說,洞裡頭住慣了,山下的房子不牢實等等。對政府的好心安排他們並不領情,顯然還有不少現實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政府費心思花了錢,結果是政府不滿意,「中洞」人不滿意,到「中洞」旅遊的人也不滿意。

▼貴州中洞—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圖/CFP)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新奇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