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尼祿雕像立在他的故鄉──義大利的安濟奧。
撰文:羅伯特‧德雷珀 Robert Draper
攝影:理查.巴恩斯、艾力克斯.馬約里 Richard Barnes and Alex Majoli
今日羅馬的俄比安丘是一座不起眼的公園。到處都是三流塗鴉,年輕人隨意踢著足球,年邁的夫婦在那兒遛狗,遊民用木炭架起火堆。但這座永恆之城有史以來最雄偉的宮殿,有一部分就埋藏在公園底下。
這座皇宮名叫Domus Aurea,意為「金宮」,是羅馬皇帝尼祿為自己建造的。公元68年,這位30歲皇帝的瘋狂世界分崩離析,他命人拿刀刺進他的咽喉,據說還喘著氣說:「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就這樣隨我而死了!」當時他的皇宮可能還沒完工。接下來的幾任皇帝不是將它改建,就是棄之不理。公元104年,圖拉真皇帝在建造他有名的公共浴場時,重新利用了皇宮的牆壁和拱頂,作為浴場的地基。接下來的1400年裡,沒有人再想起這座埋藏的宮殿。
1480年左右,幾個發掘者開始挖掘俄比安丘,結果找到了當時他們以為是提多思浴場的遺跡。一名工人跌進崩塌的地面,摔在一堆瓦礫上,結果發現自己仰望著依然布滿華麗壁畫的天花板。這個消息傳遍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家――拉斐爾、平圖里喬、喬凡尼‧達‧烏迪內――都爬下這個洞口,研究(後來還在皇宮和梵諦岡等地複製)那些重複出現、被後人取名為「穴怪圖像」(grotesques)的裝飾主題,因為金宮當時的狀態就有如一座洞穴。人們愈挖愈驚奇:有長長的柱廊,眺望著一大片公園和人造湖原本所在之處;有原本覆蓋在牆壁和拱頂天花板上的微量黃金以及從埃及和中東開採過來的大理石碎片;還有一個有圓頂的宏偉八邊形房間,建造時間比哈德良皇帝那座赫赫有名的萬神殿的完成時間早了足足60年。
尼祿的遺產大多被後來的繼任者掩埋了。他的皇宮遺址位於俄比安丘(圖左)底下,不開放參觀。反之,圓形競技場每天都有超過1萬名訪客。
如今,由於部分天花板在2010年崩塌,金宮已不對外開放,重新開放日期未定。工作人員每天都來修復壁畫、填補裂縫,他們狂熱的努力是上方8公尺處公園裡的行人看不到的。金宮的修復工程原本由一位名叫路奇雅諾‧馬奇提的羅馬建築師監督,他直到不久前才退休。有天早上,馬奇提站在皇宮東端的八角廳內,由於位在地下,現場寒冷又黑暗。他拿著手電筒,凝視著八邊形的拱頂天花板。八邊形的每個邊長是15公尺,而由於天花板是由相鄰房間內的拱型構造從外側支撐,因此看似沒有支柱地漂浮在空中,如同一艘幽浮。
「我看了好感動,」他指著門廊上自我支撐的平拱,「這是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先進建築工法。萬神殿當然很了不起,但它的圓頂坐落在一個圓柱上,是他們一磚一磚蓋上去的。而這個圓頂的支撐結構你根本看不到。」
這位建築師嘆了口氣,咕噥了一句拉丁文:Damnatio memoriae。從記憶中被抹去――這皇宮和它主人的成就都是這樣的命運。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9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