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麵還吃飯?台灣糧食自給率剩3成 吃米量創10年新低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今天午餐吃飯還是吃麵?根據農委會調查,近年來民眾喜歡選擇麵包、麵條當主食,導致稻米的食用量大大降低,平均每人每年僅吃44.96公斤,比起30年前大幅減少40公斤,然而逐年提高的小麥製品幾乎全仰賴進口,拉低台灣糧食的自給率。

▼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近年來吃麵食的數量大增!(圖/資料照片)

隨著台灣人飲食習慣西化,麵食類、麵包的消費量提升,一年平均就要吃掉130萬公噸的小麥,但本土產量只有400公噸,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只能仰賴進口,換算下來自給率不到0.1%,「四捨五入」後連農委會的年報上都看不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小麥自給率低外,芝麻、大豆、玉米、小麥也都幾乎全仰賴進口;台灣糧食自給量過低,受到國際價格波動極大,還得看各國臉色。據《上下游》報導,長期關心台灣雜糧的教授郭華仁認為,解決糧食自給率問題前,應先改善畜牧問題,農委會應鼓勵農村恢復養豬副業,以改良的甘薯當飼料、豬隻的排泄物能當堆肥,形成小型的生態系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