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魏揚發了一篇蘋果評論柯文哲找林欽榮當副手的動態,蘋果下的標題也非常地聳動,標題上說「柯P:找兇的人加快都更」,而魏揚的評論是『將來會不會從「台北好好拆」,變成「台北更好拆」呢?』,下面回應的覺醒公民們立刻分為兩派。
第一種人開始為柯文哲護航,強調「如果是為了老舊公寓、危樓而拆,當然要都更」「如果是連D當選的話,可能連討論的空間都沒有就直接拆了」「他又沒有說要為了效率而捨棄居住正義」。
當然也有人說「林欽榮可是背著竹北璞玉計畫與南鐵東移兩個徵收案的前科」「他做的不好我們改包他家」。
這類討論很有趣,國民黨或泛藍支持者可能會說第一種人是雙重標準「郝龍斌都更就被公民團體抗議包圍,換了柯文哲大家就拍手叫好,根本只是針對國民黨政府」對第二種人就會說「你看看,連公民團體都被柯文哲騙了,都一樣爛啦,都是民進黨在背後操弄」。
講這段話的意義在於,無論是「公民團體」「泛藍支持者」甚或是「泛綠支持者」,這些人講話都有立場,但他們的立場很可能是搖擺不定的,因為沒有足夠的理解與思辨能力,很容易就被標題、網路上的意見領域或某些運動的領袖們的意見給牽著走,於是未起風便生波瀾。
林欽榮一成為副市長的人選,這個消息一公佈出來網路上立刻一片嘩然,除了魏揚,如戴立忍也提出質疑。魏揚和戴立忍等人發出異音,這一點更會影響那些極端的死忠柯粉,讓柯粉的價值觀一下子錯亂了起來,因為在大的戰略立場裡,魏揚、戴立忍到柯文哲,這三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國民黨,但當柯文哲做了一個看似準備延續郝龍斌都更方向的舉動之時,另外兩個同樣立場的網路意見領域卻有了異音,這看在死忠柯粉的眼中必然會引起某些效應,一是排除異己地先幫柯文哲說話再說,再來是理性地找尋這些明明共同都把國民黨當成敵人的夥伴們,到底那裡有問題?他們質疑的是什麼?質疑的合理性何在?
多元聲音多,象徵著我們的社會極度的自由與開放,但是,多元聲音更可能造成許多爭論而導致誤解。特別是站在柯文哲的角度,這些聲音在我看來很可能會對他在執行市政時非常大的阻力,因為民意如風,特別是許多政策往往不是立竿見影,但民意卻非常容易被煽動,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網路臉書、新媒體為主流意見的時代裡。所以蘋果日報煽動性的標題其實某個意義下並沒有說錯「找一個兇的人」才能加快市政的進行,但是,這個兇的人也意謂著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與聆聽那些「公民的聲音」。獨裁與民主,這兩者很多人可能認為是悖論,但其實在這樣一個公民社會之中,只是一線直隔。《荀子天論篇》裡說聖王堯與暴君桀之間的差別在於「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這點頗為適合拿來說明當今台灣在高 位的那些政治人物的處境,也就是當一個主政者,最重要的是聆聽「公民的聲音」,讓公民覺得自己被尊重,讓公民認為自己是正義。但公民的聲音何其多?支持柯P的是公民,對柯P有異音的魏揚或是戴立忍又是不是公民呢?
我想,柯文哲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網路的力量將其推上高峰,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某些時候的無差別攻擊,馬政府與萬惡的國民黨吃了幾年,也確實幹的不好,被擊垮也是理所當然。而這些攻擊會不會轉嫁到柯文哲與民進黨的身上,這還有待觀察,畢竟還是有很多人認為,網路與公平正義的公民之聲全是民進黨一手造成的,若果真如此,則柯文哲與民進黨必然可以安全下莊,民進黨2016也會順利執政,但不免會漸漸讓理性的人們看清公民與鄉民的本質;倘若不是,當這股力量回過頭來「監督」柯文哲或民進黨之時,如果他們果真有足夠的能力回應並且讓人信服,這將是台灣之福,若是他們也被一併擊垮,那台灣又會陷入什麼樣的亂象之中,我相信這是許多人心中既害怕又擔心的大問題。
●作者IAN,大學講師,業餘社會觀察家,業餘部落客。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竹北璞玉稻田。(圖/竹北璞玉自救會成員陳燮華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