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王文淵感性憶父:父親是 「全世界最好的弟弟」

2014年12月8日 12:00



文/陳彥淳

「他是全世界上最好的弟弟,所有的公益事業他都出一半,但他從不出名,所有人都知道王永慶,不知道他。」王文淵如此形容自己的父親王永在。

原本略帶寒意的深秋,到了11月底意外轉為炎熱,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一如往常到球場打球運動後,進入公司上班時,卻接到一通緊急電話,這是來自長庚醫院的緊急通知,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的情況危急。經過家族商討,王家人決定帶王永在回家,11月27日早上11點15分,王永在於家中安祥辭世,享壽93歲。

雖然事發突然,但這已經不是王永在第一次傳出病危,只是過去總能化險為夷。與王家親近的人士指出,王永在臥病已經超過1年,親朋好友多已有心理準備,而王家人擔心王永在體力不堪負荷,近期幾乎都婉拒外人探望,就連過去與王永在往來頻繁的球友們,也都不得其門而入,除了親近的王家人之外,外人對於這1年來王永在的近況並不了解,一直到台塑集團正式發出聲明,證實這位永遠的「台塑集團總座」,已經走入歷史。

台塑權力架構重組
誰掌長庚 誰就是老大

王永在與其胞兄王永慶聯手打造石化王國,從聚氯乙烯小廠做起,如今集團有1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2兆6000億元;台塑集團不僅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最佳見證,其「憨牛精神」的企業文化,更與台灣人民的勤奮精神畫上等號。然而,隨著兩位創辦人先後辭世,今年成立1甲子的台塑,也正式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王永慶、王永在兩兄弟共有17名子女,早在2006年兩位創辦人都在世時,便決定推舉王文淵為共主,出任集團總裁負責主導集團事業經營。集團股權也已交付海外信託,並由長庚紀念醫院為主要控股公司,再透過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藉以穩固經營大權。早年王永在提到兩兄弟把錢交付信託時,曾說「不錯呀,有得用就好了,能吃到死就好了。」還直言「小孩大概也不會反對,反對也沒用,我們要這樣做,他們也沒有權力。」

在兩位創辦人設計的架構下,長庚董事長握有台塑集團最重要的股權與人事權。這個重要位置在王永慶過世後,由王永在接任,打破過去長庚系統長年由王永慶三房主導的局面;長庚既有15位董事將在1個月內召開董事會,推選出新任董座,屆時是王文淵或者是王瑞華出線,將攸關到二代權力結構的分配,勢必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遺產安排早有規畫
重和諧不願見分裂

市場另一個焦點,就是當年王永慶前往美國視察業務時驟逝後,長子王文洋為了爭產大打越洋官司,直到現在都還持續進行中,不僅讓外界觀感不佳,一向認定王永慶是「長兄如父」的王永在,心理更是難過,「總座只要講到王文洋就搖頭,想到台塑集團後代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心中當然是很感慨。」一位與王永在往來多年的企業界人士形容。

因此,王永在早已引以為戒,根據知情人士指出,王永在看到王文洋的情況後,已經預先完成規畫,而且是白紙黑字寫下來;換句話說,王永在與王永慶不同,王永在有立下遺囑,他已將身後事告訴子女。「總座的個性開朗,經常有什麼就說出來,大家都知道他有準備;而且,家族成員相對單純,應該不會像王永慶傳出爭產的問題,尤其總座重面子,希望家族和諧。」一位與他往來多年的球友私下指出。

王永在共有2房、8名女子,晚期他不論是出席運動會或是平日在球場打球,主要是由二房周由美陪同,貼身照顧。但今年運動會時,王永在已因身體不適沒有出席,周由美也未現身,倒是過去鮮少出現的元配王碧鑾,坐著輪椅低調地出現會場,還在園遊會上與王文淵合照,她緊握著兒子的雙手,眼底盡是對王文淵的關愛,就連一向快人快語的王文淵,遇到媽媽也只是笑個不停。

王永在是台塑集團的主要個人股東,持有3寶(台塑、台化、南亞)股票價值超過700億元。市場原本推估,王永在的遺產分配,可能會依循王永慶模式,除了扣除元配王碧鑾近半數的配偶財產請求權後,再扣除10%遺產稅後,均分給二房周由美與8名子女。

但據知情人士指出,王永在憂心爭產事件再發生,對於兩房妻子與小孩早有安排,周由美可能無法再和小孩均分財產,「總座好像先分給她一筆了,應該不會再和小孩分;不過,因為他已經有1年多沒有和朋友們往來,後來想法是否有變化,大家都不知道,也不好意思過問。」

事實上,王永在喜歡交朋友、愛熱鬧,在球場餐廳裡,只要聽到哪裡傳出來的笑聲最大,就知道總座坐在那裡,人緣極佳。但最難得的是,台塑集團打造出世界級的石化集團,尤其是在雲林麥寮打造出六輕煉化一貫廠,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石化廠,幾乎完全出自王永在之手,但他卻把所有的光環,都留給王永慶。

台塑企業董事長李志村曾經說過,要蓋六輕時,王永慶剛好人在美國,王永在打電話給王永慶,問他要不要做?王永慶只回他說,「我不了解狀況,你人在那裡,自己決定就好了。」親自前往六輕高達200多次的王永在,相較於王永慶到六輕可能不到10次,「六輕真正是王永在做起來的。」

尤其,六輕是無中生有,靠著填海造陸規畫出來的工業區,「他一個不是工程背景的人,如何把整個系統控制起來,60多個工廠,很快速完成,坦白講,那個決策有時真的會嚇人,你是要把錢扔到海裡面,一直扔,扔到土地漲起來為止。」王文淵之前接受《財訊》專訪時形容。

就以地質改良為例,當下發現要改良時,王永在立刻指示幹部去日本考察,剛好是在阪神大地震過後,大家擔心台灣發生會造成土地液化,但總座只問1句,這需要多少台機器,馬上就去訂20台,一台1億馬克,一口氣要價50多億元新台幣;結果後來以921地震時,台灣唯一亮的地方就是六輕,只有六輕沒有停過電。「他們是老經驗,決策這麼快,像我要決策,可能就困難重重,要考慮個3、4天睡不著覺。」王文淵笑著說。

(本文截自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465期)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