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企業崛起,有許多人抱持著很好的理念、很棒的想法,卻不一定做得出讓市場、讓消費者都稱讚的好產品,又或者,你有了好理念、製作出好產品,卻沒有一個足以吸引人的設計,也是徒勞無功;在現代行銷市場裡,這三者其實環環相扣、缺一不可。2014年最後一場的社企驛站,便邀請了致力深根公平貿易、環保設計,蟄伏四年之久,與21個國家、53間公平貿易組織合作,如今已擁有多家分店的「繭裹子」,一塊兒聊聊他們眼中的好產品、好設計!
繭裹子創辦人Vinka和Elizabeth同是建築系出身,對兩人而言,要從設計一個龐大的建築個體,到如今設計那些公平貿易的手作小物,落差之大有一定適應難度,很快地,他們發現到,「設計與美學、視覺,甚至是欣賞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有必然關連,而我們只是把這樣的記憶轉化成自己的產品設計上。」但設計最難的反而不是技法,是溝通;如何把你腦海中的想法與藍圖,透過與技工、設計師的溝通、交流真實呈現出來,才是最折磨又刺激的期待。
在Vinka和Elizabeth的眼中,「好產品」這件事很難被定義,因為好與壞都是個人主觀意識的結果。Vinka認為,一個好的產品,必須包括它的生產過程、創造歷程,以及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商品;它是一個創作的藝術品?還是一個在市場上被不斷銷售的產品?
▲繭裹子共同創辦人Vinka。(圖/繭裹子提供)
好的創作不一定是好產品,有崇高的理念也不等於就能擁有一個好產品;很多NGO、NPO組織,在社會企業的模式下,都有很多美好的想法與動機為前提,可是他們卻往往拿不出一個好商品,也許因為他們少了一個好設計,尤其在這競爭激烈的消費市場,同性質產品到處都是。Vinka說,「如果把整個社會企業的價值放到設計產業裡來看,它要有好的設計,包括行銷包裝、商品設計,否則你光講理念,消費者不買單,沒有市場就沒有價值,就算它本質上是一個好產品也無用。」
▲(圖/繭裹子提供)
而這三件事正是繭裹子現在正在做的事;用『公平貿易』明確的概念,並以環保設計為出發,支持著他們店內所有有市場價值的產品。繭裹子更從設計、材料、供應商、到市場等面向,為販售的每項商品定下9件重要事:
1設計一件用得比較久的產品
2設計過程不製造浪費
3融入當地文化的傳統工藝技術
4選擇友善的材料
5使用有認證的產品
6時常拜訪你的供應商,清楚來源與製造
7不斷對你的供應商提出問題
8在商品包裝上持續做調整
9保持耐心,並且循序漸進
Vinka表示,如果我們無法兼顧空氣、土地、與水,就不要開發那個產品,這是繭裹子最基本核心價值。
▲手織布步驟繁複、費時,卻能提供更多人工作機會。(圖/繭裹子提供)
雖然繭裹子打著公平貿易的旗幟,對Vinka和Elizabeth而言,最不樂見的反而是消費者因這塊旗幟而購買他們的商品。他們認為,如果因為社企而社企、公益而公益,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當你有一個好產品,大家會不斷地回頭來支持你,即便你在這所謂的社會企業領域裡,也不需要過度強調自己有多公益、多社會,最重要的反而是先將手中的產品調整到最佳狀態。
拿「手織布」為例,從生產、製作到開始織造圍巾,過程雖繁瑣每個環節卻有其意義,但消費者看見的就只是那條圍巾,他們看不見那些過程,而且在販售同時也很少有時間向消費者們解釋太多。相反地,當“我們有一條很好的圍巾、很棒的產品”,你不用說太多,消費者自然就被商品吸引,可能是外觀、花色、材質…,這時候才是你表現的機會,『故事』也才有價值!
▲商品的說明吊牌,以有趣的圖示化呈現引起消費者共鳴。(圖/繭裹子提供)
常有人問起,有好理念、好產品,不夠嗎?相信繭裹子已經給了大家最好的答案。人類是視覺性動物、圖像式思考,不論網路或店面如何抓住消費者的目光很重要,而Vinka和Elizabeth用原創性設計的社會價值,賦予產品溫度,甚至連接起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關係,他們正用理念、產品、與美學證明了這個世界超越金錢的新經濟體系,的確值得省思。
最後,Vinka和Elizabeth還給了大家一份功課,從下方照片中發想,試著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好產品,歡迎於文章下方留言,一起分享你的美好藍圖吧
本文由17support 社會企業一起幫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