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國家地理雜誌
分享食物一直都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的凱塞姆洞穴中有一個30萬年前的爐床,上面還留著古人準備餐點的證據;這是目前已發現最古老的爐床,昔日的用餐者就聚集在這裡一起進食。
也有人曾在維蘇威火山的火山灰中找到一個上面有分切記號、烘烤之初就是為了讓人分食的圓形麵包。
「聚會擘餅」(分餅而食的意思)這句在《聖經》中屢次出現、有數千年歷史的用語,表達了共進一餐能夠締結關係、消弭憤怒和激起歡笑的力量。
孩童會用泥巴做餅、玩扮家家酒、和朋友交換零食,模仿大人的用餐規矩。打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在慶祝生日時吃甜食,此後,食物與愛的連結會持續一輩子——在某些信仰體系中甚至會持續到死後。
在包括華人社會在內的許多文化中,生者會在墳上擺放美食佳餚,讓亡者知道他們沒有被遺忘。即使是在日子艱困的時候,宴樂的欲望也依然存在。
1902年,羅伯特.法爾肯.史考特在南極洲搭乘「發現號」遠征途中,遠征隊為了慶祝冬至,也就是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晚最長的那天,準備了一頓盛宴。他們帶了大量的糧食上船,其中有45隻羊被宰殺、掛在索具上,冷凍在酷寒的天氣中直到饗宴開始。嚴寒、黑暗和孤立的狀態都暫時被忘卻了。
「有了這頓晚餐,」史考特寫道,「我們一致同意,在南極區的這些日子都值得了。」
—Victoria Pope
眾人的餐桌
在墨西哥的密爾帕阿爾塔,虔誠的教徒一起進食、禱告、參與宗教儀式,生命因此而充實圓滿。
撰文:維多利亞.波普 Victoria Pope
攝影:卡洛琳.德雷克 Carolyn Drake
多年來,墨西哥密爾帕阿爾塔的居民每年都會在耶誕節前準備一頓大餐,份量之多會令人覺得彷彿要靠奇蹟才能完成。他們要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從無到有做出6萬個塔瑪玉米粽和1萬9000公升的熱巧克力,這個份量用來招待數千名前來大快朵頤的食客剛好,不多也不少。
要餵飽這麼多人可不容易。「事情多到永遠做不完,」薇吉妮亞.梅薩.托雷斯斷然說道,彷彿在暗示她沒時間聊天。她身穿白色凸紋上衣,看起來俐落又沉著。她丈夫費爾明.拉羅.希曼尼茲和她一起站在他們家的露台上,身上穿著整潔的白色馬球衫和灰色背心。薇吉妮亞和費爾明是大總管,被挑選出來負責籌備95公里外的查爾馬聖堂一年一度的朝聖活動。他們等了14年才等到這個神聖的任務。
在丹麥,四歲的瑟拉芬.埃斯基爾森在家裡埋頭吃粥。對許多人來說,小時候最喜歡的食物總能喚起美好回憶。名廚賈克‧貝潘小時候最愛吃長棍麵包配一片黑巧克力。另一位名廚茱莉亞.柴爾德喜歡的則是一種香草加巧克力口味的冰淇淋三明治。
這場盛宴稱為La Rejunta,意思是「集會」,透過這種方式讓群眾對朝聖之行有所期待;朝聖進行時,大約2萬名來自密爾帕阿爾塔的男女老少走過山區,來到古老的神聖洞穴,洞穴中供奉著一尊真人大小、顏色已變黑的耶穌塑像,也就是「查爾馬之主」。
在西班牙征服者到來前,這裡的人崇拜的是擁有魔力的本地神祇。天主教傳教士到訪後,這尊耶穌塑像憑空出現,被宣告為神蹟,查爾馬也成了墨西哥各地羅馬天主教徒的信仰聖地之一。來自密爾帕阿爾塔的朝聖者於1月3日展開前往查爾馬的徒步之旅,而「集會」饗宴就是對每一個為這個活動貢獻金錢、物品或時間的人豐盛的回饋。
薇吉妮亞正前往地方政府辦公室領取聖像遊行的許可證,聖像會在週日送達他們家。費爾明則開著他的黑色小卡車到鄉間尋找乾燥的彩色印第安玉米,好磨粉做成玉米漿;這是一種以玉米為基底,加上巧克力、肉桂和香草的季節性飲料,對墨西哥人而言是懷舊的滋味。集會的每個步驟都是一種儀式。活動舉行的一年之前,男人會進入森林中蒐集木頭,之後將木頭在大總管家附近高高堆起,讓它們完全風乾,以備在戶外烹飪時使用。集會需要的玉米、肉和蔬菜等食材大多由當地農民生產,絕不能使用速食半成品或在烹調過程中偷懶。食物在密爾帕阿爾塔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不論是回饋勞務、分享愛或更新信仰,都要透過食物。在這個城鎮全心投入集會的日子裡,窮人也會感到富有,而生活中遭遇的所有傷痛與羞辱,在這個慷慨的世界中都被遺忘了。
密爾帕阿爾塔是「高地上的玉米田」之意,而這裡從西班牙人還未抵達以前就與農業密不可分。在1930年代以前,玉米一直是此地的主要作物,後來農民才改種墨西哥料理常見的食材、比較耐旱的胭脂仙人掌。如今這個區域是墨西哥主要的胭脂仙人掌產地之一。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12號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