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復的部分鄭家古厝。(圖/記者賴于榛攝)
記者賴于榛/苗栗報導
「東里家風」百年古厝總幹事林彥伶14年前「落魄到想跟鬼住」,恰好在苗栗看到30年來幾乎沒有人住,可以說是殘破不堪的鄭家古厝,興起了修復的念頭,找到屋主後一拍即合,意外重整了百年古厝,還帶來了社區繁榮,「在人生最落魄的情況下經過古厝。窮鬼人家最怕,跟鬼住在一起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位在苗栗縣苑里鎮苑坑里的鄭家古厝,已超過140年歷史,但古厝年久失修,幾乎沒有人煙,林彥伶在人生最落魄的時候,遇見了鄭家古厝,惺惺相惜,她決定竭力修復,還跟屋主交涉,10多年來的努力也讓政府看見,列名為環境教育設施,環保署環境檢驗所副所長李建育、苗栗縣政府環保局副局長陳華盛20日與林彥伶一同疊「土角」,支持「東里家風」的修復計畫(上圖)。
「窮鬼人家最怕,跟鬼住在一起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林彥伶說,承租後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錢,原先的同行友人花光積蓄後不願再繼續支持,接下來她只好成立協會,找尋志工一起重建古厝,因為太窮,就到處尋覓其他古厝不要的門窗、樑柱,「早上去要,晚上去拿,好像小偷」,甚至還到墓地撿拾沒人使用的磚塊,「我有擲杯得到允許。」
▲「東里家風」百年古厝總幹事林彥伶。
「老天爺很照顧我們,整理的過程,很多志工進來了!」林彥伶和志工們努力了10多年,鄭家第六代鄭基煬也從旁協助,終於成功用古法「土角」等方式修復古厝,並在其中照顧6位弱勢居民,協助他們簡單的生活自理,更引來台灣偶像劇、鄉土劇拍攝取景,部分廂房還成功申請為合格民宿。
林彥伶說,目前「東里家風」支薪聘請多達23位的員工,負責煮飯打掃與替遊客導覽解說,社區的小販進駐也不收場地費,希望能慢慢演變成社會企業,不靠外界協助,「高齡者可以二度就業,古蹟也能延續,還能吸引年輕人回流,像是鄭家古厝的年輕人就打算回來開咖啡廳。」
▲東里家風志工示範製作「土角」。
北部地區同樣被列為環境教育設施的民間設施,還包括桃園龍潭區的三和社區以及連續3年獲得「環保小學堂」的苗栗苑裡鎮山柑社區。其中三和社區在民國101年就通過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場所」的認證,是全國第一個通過認證的農村再生社區,其中推手是10年前返鄉的三和里長謝金棋。
民國88年中華映管和友達光電在霄裡溪的上游蓋了LCD面板製造廠,並排出廢水,引起當時三和村居民與三水村、新竹縣新埔鎮站在同一陣線抗爭,謝金棋說,在歷經抗爭與協調後,中華映管和友達光電已決定讓廠區的廢水零排放,今年就會開始實施,也讓三和社區成為難得能和企業共生的社區。
推動三和社區變身為環境教育場所,謝金棋強調,最重要的是「減法概念」,不需要東西不浪費,強調要什麼就手作,包括茶杯、小板凳,吃什麼就自己種,以農村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為基礎,改善社區環境,並為了環保永續將逐漸減少塑料的使用,他笑著說,整個三和社區2300個人像是個小台灣,絕對能夠自給自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