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仁溪污染河段復原狀況(左復育前,右整治後)。(圖/環保署提供)
記者賴于榛/台北報導
復育有功!下個月2日就是世界濕地日,環保署27日指出,位於台南市與高雄市邊界,原先被列為嚴重汙染的二仁溪,在加強取締違法與設置灣裡及太爺2處「除污型」人工濕地後,水質已經從嚴重污染改善為中度汙染,103年溶氧量DO≧2mg/L的達成率已經來到71%,遠比91年的42%好上許多,連槍蝦、白鷺鷥、彈塗魚都來了。
下個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環保署表示,自民國91年起,便針對污染河段設置除污型人工濕地,利用自然生態淨化機制,以微生物、水生動植物去除水中污染物,改善水質並兼復育生態,目前人工濕地分為沉澱池、濕地、生態池3大類,功能就是水質淨化、生態保育、景觀美質,水保處長許永興指出,全台目前有59處除污型人工濕地,每天可以處理7萬公噸的污水。
▲環保署水保處長許永興。(圖/記者賴于榛攝)
人工濕地逐漸有了成效,水保處舉位於台南市與高雄市邊界,原先被列為嚴重汙染的二仁溪為例,指出早期二仁溪受沿岸堆置廢棄物及事業廢水排入影響,導致河川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從民國89年開始加強取締違法業者,96年起先補助高雄市政府,清除白沙崙高灘地堆置的廢棄物,接著再支援台南、高雄設置「除污型」人工濕地,改善河川水質,還結合當地水環境巡守隊實行環境教育。
水保處表示,經過了多年整治,已有初步成果,水質已經從嚴重污染改善為中度汙染,濕地生態多樣性增加,目前處處可見生物,包括彈塗魚、招潮蟹、槍蝦及白鷺鷥(下圖/環保署提供),103年的溶氧量DO≧2mg/L的達成率來到71%,遠勝過91年的4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