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經過14個小時的討論,27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全國會議」,在深夜10點25分左右結束。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台灣仰賴進口能源超過97%,在缺乏天然能源的情況下,希望做到「自己的能源自己省」。他並提到,能源組合的選擇具有不可逆性,這個世代選擇後如果要調整,可能要花另一個世代來扭轉。
關於核一核二核三廠是否延役,經濟部長鄧振中指出,這次會議是公民諮詢,反核、擁核者意見落差相當大,沒有達成結論。因此攸關核能發電何去何從,包括核安及核廢料疑慮,還要繼續溝通。
毛治國表示,能源組合的選擇好比吃自助餐,但和自助餐選擇不一樣的是,能源組合的選擇,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我們這個世代所做的選擇,如果要調整,可能須要花上另一個世代的時間才能扭轉。另外,因為各種能源組合的選項沒有一項是完美無缺的,一旦選擇之後,就要面對伴隨而來的風險和代價,所以決策過程就必須格外慎重。
毛治國指出,針對「未來電力哪裡來」這個極為複雜的問題,透過這種公民諮商過程,更有效地蒐集相關民意,並充分交換意見。由於臺灣97%的能源需要仰賴進口,在欠缺能源自主性的嚴苛條件下,希望能夠做到「自己的能源、自己省」。因此在本次會議的三個核心議題當中,「需求節流」可以作為短期努力的重點。
毛治國進一步表示,如果中央與地方一起合作,以「智慧生活」或「智慧城市」中的「智慧節電」作為題目,憑藉著臺灣相關產業的實力,就有可能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能源管理」,發展成為臺灣具有創意與活力的產業。
毛治國表示,自己會要求行政部門來儘速研議推動,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投入資源,規劃出因地制宜的節能計畫。這一政策的落實,或許可使我們對能源需求所作「依現況假設 BAU(business as usual)」的情境,可有小幅度修正的可能。事實上,這種修正,對於供給穩定開源,以及環境低碳永續的另外兩個核心議題,也可以產生一定的連動變化。
針對這兩天的會議仍然出現許多涉及價值取捨上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毛院長指出,其中最重大的仍是對於核能風險以及核廢料處理看法上的長期分歧。另外,也有少部分涉及客觀事實認知,還必須進一步確認、釐清的問題。例如:發電備載容量與缺電風險之間的關係;再生能源開發上限究竟在哪裡;燃煤、燃氣發電所排放二氧化碳如何有效處理的問題等,這也充分凸顯出能源議題的高度複雜性與專業性。
針對還沒有共識的各種議題,毛院長表示,會以「開放資料」的方式,在網路上開設平臺,讓大家可以從「事實認定」與「價值判斷」兩個面向上,去繼續進行今天「欲罷不能」的討論。相信針對不同的能源組合,唯有客觀而完整地認清利弊得失,並透過充分的討論,才能作出真正負責任的選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