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際夫談理財/基金/投資
最近跟理財專家林奇芬一同開了基金投資的課程,雖然是小班制,但大家的反應還蠻熱烈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即使是投資基金十年以上的老鳥,有一些“動作”(最近很流行“動作”兩個字,有人說是語言癌症),可能就是阻礙了投資績效的關鍵。
在課程的設計裡,我們請學員提供了手中持有的基金組合,不看則已,一看驚人,有人手中持有的基金超過30檔,甚至50檔,會買那麼多基金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聽到什麼買什麼,這可能也是很多人買基金的"動機",說實在,要我一次管理30檔基金,我可能也無法做得很好,所以,我們給學員的建議,當務之急就是調整組合。
買了這麼多基金,一定會發生重覆投資的狀況,不是同類基金買很多,就是買了多家公司投資同一個市場的基金,這種情形並非只有發生在持有數十檔基金者身上,即使持有10檔內的投資者,也有這種"動作”。
有人認為這就叫做分散風險,但集中同類型基金其實就是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個籃子破了,雞蛋也碎了,這幾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興市場基金,特別是東歐基金,拉美基金更從奧斯卡得主成了過氣明星。
此外,我們也發現投資人很愛買"配息”基金,這件事在過去我所寫的文章與演講場合都談過,買配息基金沒有對錯,問題出在很多人認為每個月有配息入袋就是有賺錢,完全不管淨值的漲跌,或者根本不知許多基金配息的來源是本金。
有學員問,那我一直放著領配息就好,這也沒錯,但前提是你這筆投資的錢是可以放很久很久,甚至一輩子用不到的資金,然後也可以很淡定地不管淨值是漲是跌,這樣你就買吧,但我是希望錢滾錢累積財富的人,而且我不想回"老家"時還有錢是用不到的,多浪費呀,所以,這種事我不幹,就算要買,我也要買滾入再投資的基金,不要每個月領息,再說,如果領出來的息如果只有幾十元或幾百元,扣掉匯費後所剩無幾,我會覺得領起來很麻煩也很"見笑”。
還有一件事,我跟奇芬也覺得很妙。當我們幫學員檢視了組合後,建議可以先贖回一些獲利的基金,學員就會問:賣掉後怎麼辦?這個問題背後有兩種涵意,一是學員心裡想的是我賣掉基金後"馬上”就要買別的基金,另一個則是怕賣了之後會再漲而捨不得。
先說前者,沒有人規定你賣了A基金就得立馬買進B基金,身邊留一點現金,獎賞自己,消費刺激一下經濟也不賴呀,要不然,就是再等一等,好好選研究選一個新的標的再下手,也不是壞事吧,“呷緊弄破碗”,急著投資往往就是失敗的開始。
至於後者,賣了之後會不會再漲,我不是神,無法"神”判斷,但我知道的是,有賺錢入了袋是紮紮實實的獲利,而不要看它從賺錢等到了賠錢,另外,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可以賣到最高點,我常說,有賺就好,留一點給別人賺吧!
羅際夫:
現職:正聲廣播電台「財經早知道」節目主持人
經歷:
1. 《民生報》理財組記者
2. 《Smart智富月刊》主編、採訪主任
3. Ettoday 東森新聞報財經組召集人、組長
4. 中央廣播電台「智富理財風」共同主持人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