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紐圖像小說家 島嶼對望談創作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

比漫畫更富文學性風格的「圖像小說」一詞,一開始是由美國著名漫畫家Will Eisner所採用,他以此名詞描述他於西元1978年出版的平裝版作品《A Contract with God, and Other Tenement Stories》,今年書展便規劃設計了「圖像小說區」,呈現台灣圖像小說家小莊、安哲、61CHI和紐西蘭圖像小說家提姆.吉柏森、方樹豪、瑞秋.芬頓的個別特色。

▲(左起)安哲、方樹豪、提姆.吉柏森、小莊、61Chi、瑞秋.芬頓等6位台灣及紐西蘭的圖像小說家,共同齊聚在書展進行一場「島嶼」創作對談。(圖/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在圖像小說區中,除了呈現圖像小說出版風潮,同時也介紹了台紐圖像小說家初步駐村的草稿、雙方創作者的背景與作品等面向。而這場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和紐西蘭出版協會、紐西蘭圖書協會共同執行「台紐出版合創計畫」,台灣與紐西蘭各有三個圖像小說家參與,互相到對方國家進行駐村交換計畫及合作創作,而雙方雖然皆為島國,風俗民情與藝術卻有極大差異。

61chi表示,在紐西蘭駐村期間,體會了紐西蘭的慢活,她認為這樣的環境是個很好的創作空間,也認為在這樣環境生活的紐西蘭創作者,敢於表達自己的堅持,但卻個性隨和,和台灣人的性格十分不同。

在計畫開始前,小莊原先認為這是一場深度的文化交流,必須十分清楚紐西蘭的文化背景,後來才發覺,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對方的心情與生活背景,要認識的不是深度的議題,反而是人與生命。

提到對於台灣的印象,華裔紐西蘭藝術家方樹豪認為到了台北就以吃為重心,中間的行程反而才是陪襯品;瑞秋.芬頓表示,從「吃」可以看到台灣人的精神,在餐桌上一起分享聊天,而台灣這個大家庭能容納各種不同的人;提姆.吉柏森認為,台北的步調雖快,但心的感覺卻很平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