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專家: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空間

我們想讓你知道…繁簡之爭...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使用簡體中文,也就是繁體字的簡化,有人認為簡體字無法有效表達原有的含義,例如「爱」(愛)無心、相「亲」(親)不見,香港網友甚至將它謔稱為「殘體字」。不過,大陸有學者表示,簡體字仍有簡化空間。

根據最新一期的《光明網》有聲互動欄目「五老評熱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周溯源說,從漢字的工具性的角度來講,决定它宜簡不宜繁,漢字具有多種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屬性。「工具就要簡單靈巧,實用好用,不要繁瑣笨重,難學難用。」

▲台灣的商店為了招攬陸客,擺出簡體字牌子。(圖/東森新聞)

周溯源指出,魯迅說過八股是蠢笨的產物,他還曾形象地說,鸞、鑿這兩個字,「去叫孩子寫,非練習半年六月,是很難寫在半寸見方的格子裡面的」。有些漢字繁得令人生畏,例如「龜」、「鬱」,寫法極其複雜難記,「釁」的寫法也相當古怪。

他認為,學漢語中國人費勁,外國人頭疼,這個問題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制約國家軟實力的發揮,因此這個問題必須解决。

如何簡化漢字,在周溯源看來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簡化,一個是優化,一個是美化。簡化,就是筆劃變少,特別是10劃以上的漢字需要進一步簡化。優化,就是使得漢字的結構、意義更為合理,例如簡化的「从」(從)字就是優化後的,雙人為從,意義更彰顯,結構更合理。美化,就是讓漢字變得更好看、好寫,有美感,構架也合理,例如「众」(眾)字,望文能生義,富有美感

▲泰緬地區華文教育受大陸的影響越來越深,圖為一所華文學校用簡體字。(圖/網友楊文傑提供)

「假如按平均一天寫500字,每個字平均少寫10筆計算,一人一天則少寫5000筆,平均按每秒寫2筆計算,則可節省2500秒,即42分鐘,一年節省255小時,相當於32個工作日。」周溯源說,不要小看在書寫時這分分秒秒的費與省,億萬人、億萬次的累積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今天雖然電腦廣泛使用,大大减少了書寫的勞動和時間,但有些書寫不可代替,仍然費時費力。」

他指出,有人說繁體字寫起來好看,有特定的含義,但其實這是相對而言的,字的含義都是約定俗成的,像英文由26個字母組成,結構簡單,照樣能表達出複雜的思想、優美的情感。

「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的空間。」他認為,有相當一部分漢字很複雜,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都希望進一步的簡化漢字,尤其在書寫時往往用草書、行書,草體字實際上就是簡化字。「幾千年來,人類使用的多少工具都在不斷的進化,作為傳達思想的文字,怎麽就不能進化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