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的夾報實驗 「問紙」要打破世代隔閡

▲問紙以「有點嗆」的標題,吸引讀者一探究竟。(圖/問紙團隊提供)

記者張語羚/台北報導

「問紙有沒有效果,統計上是一定要做,因為我們一定會被挑戰說那個數據是怎麼來的,但結果怎麼樣我們覺得...」

「其實我們不care,即便最後發現沒有效也沒差,我們其實最一開始想做的是一個完全把錢丟到水裡的計畫,就是一直做夾報一直做夾報,不要評估它的效果,把我們覺得正確的資訊通通夾到報紙裡面,夾一年然後把錢通通燒光,然後結束。」

這是問紙執行長趙敏帆與創辦人王啟安的對話,可以看出兩人性格迴異一內斂一奔放,也反應出問紙是一個謹慎又大膽,試圖打破世代隔閡的夾報實驗。

問紙是一個為期半年的夾報計畫,他們將在台北市中正區每周一次將問紙期刊夾在1.6萬訂戶的報紙中,因為他們想要「走出離線世界,開啟世代對談。」

問紙通常選擇在電視或是報紙上比較「被偏頗」的議題,或是思想較為陳腐的題材,例如淫照在媒體操作或是上一世代的人大都以「醜聞」看待,王啟安說,「但我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問紙提供獨到的見解,每周的編輯會議預測報紙的頭版、二版、三版,讓問紙的議題與之緊密結合,提高能見度。

▼創辦人王啟安表示,除了夾報也會與地方里長合作辦講座,邀請不同世代的人坐下來面對面對話,如此才能有更深入的溝通。(圖/記者張語羚攝)

王啟安和趙敏帆都是台大的學生,在一堂通識課程「人權與正義」剛好同組,一整個學期的時間一起討論居住正義、遊民等社會議題,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兩人才真正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王啟安說,「像我自己以前也是一個,哇!有人抗議,你們是有什麼毛病?或是台大門口有一群人在抬棺材,我也會覺得你們有什麼毛病,因為我是社會既得利益者,不會去想背後的原因,也從來沒想過整個社會結構與所有事情的成因。」

去年一整年是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一年,趙敏帆在318學運時也走上街頭,不是認同也不是反對,站在人行道的邊緣遠遠的當一個旁觀者,重新思考這件事情的意義,仔細觀察每一個過程中台灣社會產生的轉變,「那段時間我自己改變很多,因為我本來就不是站在第一線的人,我到現場去看、去思考。」她驚訝的發現家人完全不在乎這一件事情,所得到的資訊和自己在現場看得有很大的落差,經過多次的溝通後,媽媽終於願意接納他的看法,甚至還和她一起參加反核大遊行,所以「很多事情其實是需要溝通的,這是我覺得是要去做的」

趙敏帆說,「我開電視和上網,可以得到不同的意見,多數意見和少數意見都有,如果沒有意外我爸媽看到的只有多數意見,不用去管哪一個是對、哪一個是錯,但是就要有多元性,要讓他們對這個議題很有意見或是想要去查資料。」

「只要有人跟你講話本來就不應該全部相信」,王啟安認為每人都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問紙夾在報紙裡等待被看見,針對一個議題給予2-3個論述的觀點,刺激讀者重新擁抱獨立思考的能力,問紙期待能開啟跨世代的對談,不只是讓父母輩聽他們說,而是從對話產生不同的思考。

▼問紙團隊成員學生與社會青年各半,憑藉著熱情參與問紙的夾報實驗,完全沒有任何酬勞,期刊印製、行銷費用等資金都是在FlyingV上募資,希望以群眾的力量達到目標,目前已獲得95%的贊助。(圖/記者張語羚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公民熱門新聞

二戰遺跡保衛戰 寡婦樓屋中屋

如何定義農家?楊重信:養3頭豬

煮養生茶供人喝 奉茶隊扛水上山

228現場播報 曾仲影無故入獄

不甩北投石保留區? 遊客狂泡腳

第三勢力「時代力量」組黨派

機場餐廳被拆 觀音人觀光夢碎了

台限定絕美「姬長尾水青蛾」曝光

「桃園後站」台越柬口味一次滿足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