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供水電?港人自己埋單 港媒體人:為何把買賣當施恩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香港反水貨客活動一波接一波,中港矛盾持續升溫,有大陸網友呼籲抵制香港、斷水斷電。「為什麼把買賣當施恩?」一位香港媒體人撰文稱,即使有港人找出資料,澄清香港來自大陸的物資都是明碼實價買賣,仍有大陸網友指責港人「忘恩負義」。

文章認為,在過去長期的輿論導向下,許多大陸人已經習慣了用感情色彩去看待對外的交易來往,即使這些交易往來帶著濃厚的政治利益考量

文章還說,如今到了在這個「全球化」都已經說爛了的時代,兩個互相貢獻至钜的經濟體,還有人硬要拿「誰比誰更重要、誰離開了誰不行」來說事,既狹隘又膚淺。
 

上述文章刊登於《鳳凰網》,全文如下:

獨家觀察:香港問題,爲什麽把買賣當施恩?

作者:香港資深媒體人達非

香港特首梁振英3月2日坐飛機去北京,除列席一年一度的兩會外,他更重要的任務,是如何向中央領導人介紹當前香港的形勢,以及和相關部委負責人商討怎麽减少「自由行」政策對香港社會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回想起12年前的那次北京之行,想必梁特首會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12年前,2003年,香港「非典」疫情剛剛結束,百業待興,梁振英作爲時任特首董建華的代表來到北京,向中央政府要求讓內地居民可以以個人身份自由地到香港旅行,當時已經有中央官員告誡特區政府——我們放開是沒問題,問題是放開了就很難收,香港承受得了嗎?結果,一語成讖。

▲反水貨客「光復元朗」行動,佔據馬路演變成流血衝突。(圖/翻拍影片)

讓梁特首略感不快的事情,還有昨天(三月一日),香港再次出現以捍衛本土爲號召的反水貨客遊行。這次是在元朗市中心(元朗是在新界的一個衛星市鎮,靠近深圳,和下述的屯門、上水一樣),遊行團體自稱是這是一次「光復元朗」行動,目的是驅逐那些搜購日用品回深圳賣的水貨客。

這次行動是二月份「光復屯門」行動和更早前幾次「光復上水」行動的延續。結果,這次遊行團體和元朗當地人士組織的「反反水貨客行動」爆發嚴重衝突,雙方大打出手。即使警方事前已經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允許本土意識團體的遊行(實際上也沒法不允許,人家跟足程序依法進行),並派出幾百名警員維持秩序和戒備,但仍然無法阻止衝突發生,甚至演變爲警員和本土意識團體的衝突,有人掛彩,三十多人被捕。

因內地遊客大增而日益激烈的街頭抗議和衝突似乎已經成爲香港的新常態,雖說受影響的區域十分有限,有激烈行動的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十人,港人也已經漸漸習慣——事件最多也就上一天新聞,隔天已經沒人留意。但是,弄至如斯地步,不僅讓香港社會日益躁動、認爲只有激烈行爲才能逼迫政府做點該做的事情,也導致內地人對香港的印象和觀感也越來越差,由於資訊不對稱,大部分內地人實在很難理解爲什麽有些港人會粗暴無禮。

▲反水貨客「光復元朗」行動,佔據馬路演變成流血衝突。(圖/翻拍影片)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寫了一篇《陸港矛盾: 愛恨交纏皆因失度》,主要從遊客數量、香港接待能力方面、「自由行」對香港的正負效應三方面入手,分析港人和內地遊客之間爲何出現「無可奈何」的衝突。這麽大規模的遊客湧入幅員狹小資源有限的香港,而且規模日益增大,沒有矛盾沒有衝突才怪。問題是,特區政府的反應遠遠滯後於民意民情的發酵。例如內地遊客到香港搶購奶粉造成本地奶粉供應緊張的局面,早於2008年已經逐漸浮現,弄得幾年後有新手媽媽打電話上電台哭訴買不到奶粉、只能先餵米湯給孩子頂著。民怨沸騰,但特區政府直到2013年3月1日才宣布執行只能携帶兩罐嬰幼兒奶粉出境的「限奶令」,這時候內地仰賴香港水貨奶粉的消費群已經成型,突然斷了這條供應鏈,連一位涉港事務的高級官員都向香港記者抱怨說,「限奶令」讓他的孫子喝不上放心奶了。一時間,抨擊香港的聲音四起;這些抨擊更激起港人的反感。

陸港兩地的裂痕時至今日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撕越深。隨著减少「自由行」來港人數正式成爲特區政府的議題,內地民眾的怒火再次爆發。前幾天網上突然再次出現大規模的抵制香港呼聲,呼籲香港斷水斷電、剪爛赴港證件的圖文被瘋狂傳播。即使有部分網民迅速找出一篇幾年前已經出現的新聞專題,澄清香港來自內地的生活資源--包括水和食品都是明碼實價的買賣,電力甚至是香港賣給內地,但這些有助內地民眾理智認清事實的資訊,仍然被淹沒在謾罵香港的口水裏,指責香港人「忘恩負義」的言論充斥網絡。

問題是,爲什麼那麼多人會把買賣當成是施恩?在過去長期的輿論導向下,許多中國人已經習慣了用感情色彩去看待對外的交易來往,即使這些交易往來帶著濃厚的政治利益考量。

很多不屑香港的人說:「你香港有什麽了不起?」抱歉,香港至今還真的很了不起,這不是只看那些「香港GDP如今只占全國GDP百分之幾」的數字能夠否定的。

先看看這組香港貿易發展局的去年的統計數字:截至2013年底,在中國內地獲批准的外資項目中,44.3%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爲6,646億美元,占全國的47.7%。

如果香港官方的數據不足以說服你,那來看看國家商務部今年1月發布的數字:2014年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香港、新加坡、台灣省、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合計投入1,125.9億美元,香港對內地投資額占內地吸收外資總額的68%。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在中國內地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名單中,以絕對優勢高踞榜首。

另一組數字,說明香港如何成爲內地企業的海外吸金機器,統計來自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也是中國內地企業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截至2014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876家,其中包括H股、紅籌股及民營企業,總市值爲1.9萬億美元,占市場總值的60.1%。自1993年,內地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在香港集資超過4,000億美元。

再者,香港也仍然是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轉口港。2014年,香港60%的轉口貨物原産地爲內地,而54%則以內地爲目的地。據中國海關統計,香港是中國內地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14年對港貿易占內地對外貿易總額的8.7%。

香港對內地的重要性,還需要進一步說明嗎?

同樣的,內地對香港也極爲重要。繼續數據說話,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截至2013年底,中國內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以市值計算達4280億美元,占所有來源地的31.9%,是香港的主要投資來源地。

香港以其長久以來建立起來的法治精神、行之有效的監管體制、多語高效的專業隊伍、透明流通的資訊環境,持續成爲世界資本逐利的重要場所,自己也在這過程中獲益匪淺。哪怕有一天中國內地的各種專業服務水平都達到或超越了香港,香港依然能夠找到她的生存之道,正如她一路走來經歷過的各道各坎。

回過頭來說供水和賣肉菜給香港的問題,內地有的人認爲:雖然是買賣,但我們不賣給你,你也死定了,賣給你就是給你的優惠。這種邏輯一樣可笑。說白了,內地賣這些生活資源給香港,其實就是養著香港這只母雞,養好這只母雞好下蛋。在那中國閉關鎖國(或曰飽受外界封鎖)的年代,中國絕大部分的外匯經由香港獲得,種種諸如藥品、儀器、技術等等在制裁之列的正規物資也是通過香港這道閘口悄悄運往內地。不維持香港的局面穩定,誰幫你做這些事?

寫到這裏不得不佩服第一代領導人的謀略。1949年10月中旬,明明解放軍大部隊已經壓到深圳河,隨時能南下趕走英軍解放香港,周恩來硬是把大軍叫停在深圳河北岸,留著香港這扇窗口好喘氣。文革期間左派在香港發動革命,鬧得香港雞犬不寧,港英政府疲於奔命,也是第一代領導人及時叫停左派行動,別鬧了。即使在那時候,三趟列車和東江水都沒停過來香港。

到了改革開放年代,香港這只母雞下的蛋越來越大。蛇口工業區,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驅之地,1978年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受命開墾這塊改革試驗田時,幾乎找不著錢,結果是香港匯豐銀行提供了第一筆5000萬港元貸款,用於建設蛇口赤灣港。袁庚還在蛇口工業區實行種種從香港引進的管理措施、經營手法,並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震撼性口號,成爲中國改革開放的標誌,促使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擴展、深入,直到今天中國的經濟成就。

如今到了在這個「全球化」都已經說爛了的時代,兩個互相貢獻至钜的經濟體,還有人硬要拿「誰比誰更重要、誰離開了誰不行」來說事,既狹隘又膚淺。

面對現在香港內部對過量內地遊客湧入而影響到生活品質的强烈情緒,如何解决,要靠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智慧,亡羊補牢,時未晚也。而內地朋友能做的,是嘗試去想想這一部分港人的感受——一位大媽在鏡頭前哭訴屯門一碟午餐比港島的還貴,那不是作秀,是無奈、是凄徨。

還有就是,有錢,來消費,沒問題,非常歡迎,請帶著對主人家的基本尊重。花錢花得有品位、有格調,姿態優雅,那才是真富裕。請記住,香港是一只能下蛋的母雞,而不是那種「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