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上展示的「火星車」。(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透露,中國航太科技工作者一直在為火星探測、小行星探測做技術準備。
「中國的航太科技工作者已經完成了一些火星探測和小行星探測的技術攻關,但技術準備和立項是不一樣的。」葉培建曾多次呼籲火星項目儘早開始,認為中國已經有能力進行火星探測。
葉培建設想,如果中國要進行火星探測,希望一次就能夠實現火星的環繞探測,並且能降落在火星上,進行巡視探測。
今年7月,美國發射的「新地平線」號經過多年飛行將抵近冥王星,彼時,人類就可以實現對八大行星以及冥王星的全部探測。「中國在這個方面還是差距很大。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認為中國的深空探測,不光是探測月亮,同時還應該考慮探測更遠的地方。」
葉培建表示,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以目前的技術,中國真正進行深空探測,應該瞄準太陽系的行星和小行星。「希望能夠在今後若干年內,有選擇地進行幾次大的行星的探測,比方說火星、木星。」
他同時指出,小行星探測是將來發展的一個重點,因為小行星的科學探測意義很大。很多小行星上具備宇宙大爆炸時帶來的資訊,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一些小行星可能對人類是有危害的。因此,中國也應適度開展小行星探測工作。
對於小行星探測,他提出了三種可能性:飛越、伴飛或附著。葉培建說,嫦娥二號的擴展任務裡,嫦娥二號飛過4179號小行星Toutatis,就是「飛越」。「伴飛」,即飛行器伴著小行星飛行,對它進行觀察。也可以「附著」,不叫著陸是因為小行星都很小,引力就很小,著陸這個詞不太合適。
對於這些設想,葉培建表示,中國的航太技術工作者都有一定的技術準備,也設想了一些方案。「希望能夠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援,能夠儘早把這些事情做起來。」(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