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坑發現最完整弓弩 配件「檠」用法被證實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專家近日在秦兵馬俑考古發掘中發現一件保存完整的弓弩,特別的是,弓弩上的「檠」以前只在史書中看過,現在終於有實物,更破解了歷史謎團。專家說,這次檠的發現對研究當時弓弩的保護、運輸等都有很大作用

秦陵博物院2009年開始對秦兵馬俑一號坑進行第3次發掘,每次成果都備受關注,而考古隊近日又重大收穫,首次發現最完整的弓弩。考古領隊申茂盛接受《華商報》訪問時透露,弓弩位於一件陶俑的身上,應該是供該陶俑使用。

▲兵馬俑坑現最完整弓弩。(圖/取自中新網)

他指出,之前已經發現上百件弓弩,但這件保存最完好,弓弦、弓背、弩機等均輪廓鮮明。其中,弓背彎曲長度145公分,弓弦長度130公分左右,弓弦的直徑0.8公分,表面光滑圓潤,非編織物。據推測,弓弦的材質可能是動物的筋;弩機是青銅所做,目前還埋在土裡未清理完

申茂盛還透露,除了弓弩,這次價值最大的就是首次明確了弓弩上的「檠」。他說,「檠」以前只在史書上記載過,從來沒有明確過其實物到底是什麼。

申茂盛表示,以往有學者認為「檠」是弩的輔助杆,但這樣會把弓弩固定死,後來這種說法就不成立了,也有人說是「韜」(裝弓弩的袋子)的撐木,但韜比弓弩大很多,檠的作用不應該與韜有關。

▲兵馬俑坑現最完整弓弩。(圖/取自中新網)

檠到底是何作用,在學術界一直是個謎團。申茂盛指出,這次在對弓弩清理時,驚喜地在每根檠木上都發現了3個等距離小孔,直徑在0.6公分,小孔應該是用來穿繩子的,這樣檠的作用也就解開了。

他說,打仗時弓弩是張開的,而在平時不用時,如果保護不好,弓弩則容易變形,會影響威力,而檠則起到保護弓弩的作用;不使用弓弩時,透過這3個小孔用繩將檠與弓綁縛在一起,再用一個短的撐木支撐,形成三角形,將弓固定,使弓在鬆弛的狀態下不變形

在打仗時,則把檠取下來。類似於現代人對皮鞋的保護,不用時在鞋子裡放入鞋模,保持鞋子不變形。「也就是說,秦代武士作戰時,需要將弓弩上的『檠』取下來,彎弓射箭;平時則用『檠』將弓固定,防止變形。運輸時,也用檠固定,方便運輸。」

弓弩在軍事上的使用開始於春秋時期,楚國最先使用,射程是由弓的張力確定的,弓的張力是指把弓弦拉鈎到弓弩弩機的牙上所需要的力。那麼在一號坑發現的百餘件弓弩都屬於哪種呢?申茂盛說,目前發現的弓弩大致都差不多,但是哪種張弓方式,目前還不清楚

當時的弓弩射程有多遠?秦俑博物館前館長、「秦俑之父」袁仲一曾經表示,有的強弩最遠能射700至800米,弱弩有效射程一般在百米左右。史書上記載秦朝有連排弩,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