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信男、洪聖壹/台北報導
智慧科技崛起,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oT)的發展讓所有產業面臨顛覆性改變,各式新創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創業機會似乎隨處可見。不過前Google大中華區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只有少數人適合走創業之路,面對《ETtoday 東森新聞雲》的專訪,李開復從「CEO特質」、「新創團隊」、「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創業人才」跟「國際觀」等 5 大面向,說明現今產業趨勢,針對每個面向,除了分別以單篇介紹外,本篇更提供重點式節錄相關精華內容,提供讀者參閱。
▲李開復從「CEO特質」、「新創團隊」、「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創業人才」跟「國際觀」等 5 大面向,說明現今產業趨勢。(圖/記者徐文彬攝)
※想要成就大事業,首先要有國際觀
想要在大環境中闖出一片天,一定要有國際觀。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表示,台灣市場有限,創業者必須突破凡事「只看台灣」的侷限,才能成就大格局。以個人的角度來看,李開復發現許多年輕人無論閱讀書籍、新聞、瀏覽網站或下載App,都只選擇與台灣相關的內容或產品,這個現象對於個人成長,將造成很大侷限,應該突破這種侷限性思維。
李開復表示,「如果創業者只做出台灣人能用的東西,就算你是台灣NO.1,未來也很難有發展空間。」因此,當其他競爭對手都積極搶進全球市場時,創業者絕不能只看台灣市場。
▲李開復認為想要成就大事業,首先要有國際觀。(圖/記者徐文彬攝)
※新創團隊投入物聯網,台灣、深圳是最佳地點
有了國際思維,談到新創團隊在物聯網(IoT)的優勢,李開復樂觀地說:「對物聯網來說,最棒的其實是新創團隊!」而且以現有的開發環境來看,台灣新創團隊投入物聯網,最有機會創造一間偉大的公司。
李開復認為,相較於美國矽谷,台灣和深圳兩地周圍有很多具備製造能力的公司,要跟硬體對接,資源很豐富,對物聯網新創團隊來說,台灣和深圳是最棒的地方。
除了善用「地利」,李開復指出,「群眾募資平台」是新創團隊的一大利器,因為在這個聯網時代,透過募資平台走向國際,是可行的,新創團隊只要有能力把一個好東西呈現出來,不需太多資源,把產品跟理念放上募資平台,就有發展的可能。
李開復強調,台灣的新創團隊應多了解用戶需求,只要能找到未來物聯網用戶發展方向,做出可靠的產品,且善用國際募資平台,台灣的創業者是很有機會出線的。他也提醒新創團隊,物聯網創業是相當困難的,因為要把握軟體、硬體,還要了解全球市場的用戶需求。
▲李開復認為現有台灣跟深圳有很深厚的「硬實力」,對於新創團隊來說,是最好的發展環境。(圖/記者徐文彬攝)
※讓員工願意義無反顧跟隨的 CEO 四大特質:
正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一間公司的執行長(CEO)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倘若領頭羊成了無頭蒼蠅,那麼團隊底下的員工素質再優秀,也成無用之兵。
對此,一直以來投入新創工場的李開復認為,一名成功的 CEO 人才,除了人品、聰明、懂得團隊合作、國際觀等基礎特質外,還需要執行力、熱情、專注與領導能力等 4 大特點:
●執行力:
創意人人都有,同一時間擁有相同或類似創意的人,可能多達數十人,但執行成效,才是決定能否勝出的關鍵。
●熱情:
CEO是否熱愛產品、關心並能夠滿足用戶實際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專注:
CEO 必須夠「專注」,這邊所謂的「專注」,並不是永遠只做一件事情,而是按部就班,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件事情做好了,才有資源跟資格去做下一件事情,不要分散精力,甚麼都做,卻甚麼都做不好。
●領導能力:
CEO 應該讓員工有:「跟著我沒錯,碰到事情我來扛」的感受,必須使員工在公司工作時,覺得踏實、幸福,願意義無反顧地跟著 CEO 走。
▲李開復闡述 CEO 應該具備的四大特質,依序是執行力、熱情、專注跟領導能力。(圖/記者徐文彬攝)
※一流創業人才,跨領域、自我學習能力不可少
當一間公司有了創業立基點,同時也有了各項才能兼具的 CEO 或專案管理人之後,究竟怎樣的員工,才算是未來產業所需,李開復認為未來擁有跨領域能力跟強大自我學習能力是必要的。
「太早把人劃分成某一種人,那其實可能就降低了跨領域的能力。」以史蒂夫•賈伯斯為例,李開復指出,賈伯斯雖然不特別專精於技術,卻能夠抓到技術方向;雖然不是產品設計師,卻可以感覺到產品需求;對用戶未來需求,也有判斷能力;對市場經營,他也是專家;就是上述跨領域特質,成就了今天的蘋果公司。
不僅如此,他認為年輕人做事情一定要有世界觀,千萬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台灣,要把視野擴大,並藉由自我學習,去接觸各領域的知識,然後根據工作需求,把這些知識加以綜合,「這種人,不論到甚麼地方,相信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反之,不能與時俱進的人,很容易就被淘汰。
▲李開復認為創業人才在跨領域、自我學習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圖/記者徐文彬攝)
※政府應多贊助「有附加價值的投資人」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待新創環境,李開復認為,其實創業者最缺乏的,不見得是資金,而是「有附加價值的投資人」。倘若想促進創業生態均衡發展,政府應給予優秀投資人更多資金、補助,藉以點燃「創業之火」,而不是把錢直接交給創業者。
李開復進一步表示,政府應鼓勵創業,但不該把資金直接交給創業者,因為如果創業者的資源都來自政府,就會變成「一批相對官僚、不懂創業的人,來批准經費的過程,恐對創業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在這當中,政府可扮演「加油」角色,點燃創業之火,或許現階段投資人對創業者的資助,5 年平均回報率只有 50%,但政府可給投資人一定程度補助,「你(投資人)只要投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我(政府)來投,賺了算你的,賠了算我的」,整體回報就可能水漲船高。
▲有關新創需求,政府的施力點,李開復認為創業者最缺乏的,不見得是資金,而是「有附加價值的投資人」。(圖/記者徐文彬攝)
▲李開復以 5 大面向,暢談現今產業趨勢。(影片/東森新聞雲影音部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