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六輕園區空照圖。(圖/翻攝自台塑石化官網)
文/張語羚
1994年夏天,炎熱的7月份,六輕離島工業區正式動工,台塑集團把雲林麥寮西海岸部分海域填平,一塊面積高達2255公頃的海埔新生地就這麼出現在當地居民眼前,也開啟了接下來17年陸陸續續發生的汙染與工安事件。
六輕總面積高達2260公頃,是台灣最大石化工業區,面積是林園石化工業區(388公頃)、大社石化工業區(115公頃)及頭份石化工業區(96公頃)加總的4倍,大約等於台北市面積的8%,合併前高雄市的18%,合併後高雄市的0.76%,為全球「一次性」填海造陸面積最大的海埔新生地。
園區內包含煉油廠、輕油裂解廠、汽電廠、發電廠、重機廠、鍋爐廠、矽晶圓廠及石化相關工廠,總計有54座,管線長度高達3000多公里,台灣的海岸線全長不過也才1140公里。
1998年,六輕一期工程完工並開始營運,接下來的17年二期、三期、四期陸續完工啟用,總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5744億元(包含工業港、發電廠),目前四期有擴建計畫,4.6、4.8、4.9期還差分析還在環保署審核中,連帶要再投資2795億元做的第五期也被卡死,台塑遂決定撤五期推四期。
▲六輕麥寮煉油廠。(圖/翻攝自台塑石化官網)
在回饋補助金方面,最初,六輕回饋周邊居民的方案是減免電費及健保費,2010年麥寮廠區連續數起火災後,台塑改為每年春節前,委由麥寮鄉農會發放新台幣7200元給居民,此外還有生育補助1萬元、中小學生學費全免,只要設籍滿2年都可以領取,但這樣的「福利措施」卻也意外促成「遷戶籍運動」,曾經發生過每個月有數百人遷入的狀況。雖然一年7200元看似不少,但換算下來一天18元,比時薪8元、一天192元的義務役二等兵還少,也算是「另類」的用生命守護家園。
事實上,六輕落腳雲林前,台塑集團原本打算在宜蘭利澤生根,但被時任宜蘭縣長陳定南拒絕,轉至桃園觀音遭環保團體抗議無疾而終,1991年前雲林縣長廖泉裕對台塑集團總裁王永慶伸出援手,雲林自此與環境汙染、工安事件、居民健康等議題開始進行糾結。
1989年,時任縣長的廖泉裕與擔任經濟部長的蕭萬長,開始推動六輕;1997年接棒的縣長蘇文雄上任兩年即過世,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公開要求索討補助金的李進勇是第五位縣長,對於長期紛擾雲林的六輕議題,也無怪乎新任的縣長李進勇上台後的第一步會希望以公開透明的平台機制進行溝通,把所有問題都攤到檯面上來討論、解決。
▲前雲林縣長張榮味 1999-2005年
六輕落腳雲林的重要推手。
▲前雲林縣長蘇治芬 2005-2014年
一年內四場大火,讓蘇治芬在2011年5月27日勒令台塑麥寮廠區氯乙烯廠、南亞海豐廠區,在同年6月1日起無限期停工,這是台塑創立40年來最大規模停工。
▲雲林縣長李進勇 -
回饋金:台電回饋金制度化、台塑溝通平台透明化。
污染控管:以地方自治條例禁燃石油焦與煤,以降低空氣汙染。
爭議:要求台塑兌現造林補助承諾、麥寮電廠吐回27億台電協助金。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