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比低於2%、年產值不到5億元 電子書市場待開發

▲教育部曾喊出電子書產值要上看千億 ,但實際上仍有極大落差。(圖/資料照/東森新聞提供)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

台灣一年平均出版數量落在4萬~4萬5千種之間,以2014年而言,共5,087家出版機構出版4萬1598種新書,產值高達新台幣280億元,然而自2010年「華文電子書元年」以來,出版業界與公部門雖然大動作投入數位閱讀發展,數位出版產業年營收卻佔不到5億元,整體佔比低於2%,台灣電子書協會秘書長黃榮華認為,書籍版權意識不足、付費及觀看習慣、政府宣傳不夠,都是影響國內電子書成長緩慢的因素

▲國內電子書推廣行之有年,實際成效卻不如預期。(圖/資料照/東森新聞提供)

國內投入電子書業者,除了一般出版社如遠流、聯經、城邦等,另外像是電信營運商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或是科技公司主導的MAGV、Pubu等電子書城也都相繼參與,僅管目前仍以PC觀看為大宗,但在平板出現之後,把閱讀習慣轉移到行動載具上,亦有逐步成長趨勢,讓讀者可以利用通勤或等待的瑣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閱讀。

黃榮華指出,目前電子書平台提供的數位內容,基本上與網路或實體書店販售的紙本書種沒有差異,只是暢銷程度有差,常見類型包括雜誌、語言、養生、輕小說等,其中,具有目的性、功能性的書籍最熱賣,例如語言書,而高中與大專院校學生是主要閱讀族群。另外也觀察到,在天氣差、寒暑假等特殊時節,會特別帶動電子書銷售成長。

▲Google於2013年結盟8家在地出版社,宣佈Google Play電子書登台。(圖/資料照/記者洪聖壹攝)

現在市場上銷售電子書主要分單本銷售及飽讀包兩種模式,後者為了提供多元資訊、滿足大量閱讀需求,內容多是具時效性的雜誌或非主流書籍。然而電子書的推廣行之有年,發展卻未見熱絡,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的電子書產值可佔整體的40%,日本、歐洲佔10%,台灣只有1、2%。

電子書市場成長非常緩慢,甚至2014年呈現微停滯狀態,城邦書虫總經理林福益表示,可從「商品來源」、「消費者使用心態」、「價格」探討,以出版社經營電子書為例,早期出版僅授權紙本書籍,在供需品項不足下,造成電子書閱讀意願降低。

林福益還提到,手機、平板等行動載具雖普及,民眾建立數位閱讀行為仍薄弱,假使有暢銷書能同步推出數位、紙本,其實可帶動整體銷售,例如近期出版《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就是一項很好的例子。另外,電子書籍少了紙本印刷,理想訂價應為紙本的4~6折,然而目前定價普遍以7折計,與消費者期待不同,也會影響購買意願。

黃榮華進一步補充,除了政府宣導不夠網路上有不當管道釋出盜版書籍國人對數位出版品的版權意識不足,也是電子書市場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用戶對電子書只有使用權,並無永久擁有權。此外,若能開通小額支付購買,對於電子書發展將會是一大助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