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良田不見 學者批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宜蘭縣農舍遍布,已造成至少1900公頃農地被嚴重破壞。(圖/楊重信提供)

《良田種豪宅》系列報導三

文/蔡百蕙、張語羚

台灣的農地時興蓋農舍,農地非農用的情形嚴重,衝擊之一即為糧食安全。國內研究糧食安全的權威、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表示,農地的第一貢獻就是糧食安全,需要保有的農地數量視每個時間點的人口數而定,「台灣至少要有60萬公頃農地保留做農用,但是我保證我們現在沒有60萬公頃的農地。」

陳吉仲認為,如果今天台灣的農地數量大到足夠提供國人所需糧食無虞,「大概就不太會有人關心農地被拿來蓋農舍,」實際的農地數量,根據農委會2013年的統計,有將近80萬公頃,然而,依照主計處的農業普查,全國實際耕地才不過57萬公頃,「也就是有將近24萬公頃的農地不是做農業使用,而是蓋農舍、廟宇和工廠等。」


農舍、廟宇和工廠等佔據了大量的農地。(圖/記者蔡百蕙攝)

將近三分之一的農地非農用!「我們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當我們需要自己耕作的時候,絕對沒辦法滿足全國的糧食需求,」陳吉仲說,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只有約32%,將近七成都從國外進口,可是現在氣候變遷,任何時間你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問題,例如現在,美國開始發生乾旱,未來如果有一個全球性的極端氣候事件,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台灣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僅約3成2左右。(圖/記者張語羚製)

農地非農有也導致農田地景的嚴重破壞。「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李寶蓮拿出一張宜蘭縣三星鄉的空拍圖指出,真正的農民把土地當生產工具,農舍的位置會選在路邊、蓋在邊邊角角,因為每多填掉一塊土就等於割掉一塊肉,但是,「農地落在非農民手上,用法截然不同,造成土地更加破碎。」


上圖為2005年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的空拍圖,只有少許農舍,農田仍算完整。(圖/守護宜蘭工作坊提供)

非農民蓋農舍,「會選在地的正中間,從道路到農舍之間填土的面積,可能跟房子一樣大,但是不心疼,通常拿到使用執照之後,就會二次施工,把農舍前、後方的地全部填起來,做人工造景,」李寶蓮說,依農舍興建辦法規定,農地只有10%得用來興建農舍,但依照這樣的蓋法,剩下的90%寄望持續農用,根本不可能,「最後損失的是整塊農地,宜蘭、全國的農舍都這樣蓋,國土空間完全失序。」


上圖為2013年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的空拍圖,增加了許多農舍,且大多蓋在田中間。(圖/守護宜蘭工作坊提供)

農田變建地不僅讓農田地景遭到破壞,也讓現有的農田被污染。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黃璋如,移居宜蘭任教已二十多年,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她帶著本報記者參觀該校的有機農田,「你看,這一片農民借給學校的田,都是種菜,有玉米和大豆等等,」十分得意於師生共同耕作的成果。


宜蘭大學教授黃璋如介紹學校師生共同耕作的有機菜園。(圖/記者蔡百蕙攝)

然而,這片令她得意的有機菜園旁,卻緊鄰著一棟新建好的二層樓「農舍」。黃璋如指著該農舍旁的排水管表示,「從那裡拉出來,你說能夠維持多乾淨?一條是排家庭廢水,另一修是排馬桶污水,就直接排到水溝裡面啊,我們很擔心,流出來的家庭廢水會污染旁邊農田的整個灌溉用水。」


農舍大多蓋在田中間,污水排放恐將進一步造成農田污染。(圖/記者蔡百蕙攝)

黃璋如指出,田區裡許多農舍製造的污水,很可能就這樣污染了整個灌溉用水。這些農舍在最初興建時,宜蘭縣政府會要求做生態池,「但是這在剛蓋好的時候還可以要求,做好了沒有維護的話,就會失去功能。」對於全縣已高達7千6百多棟的農舍如何稽查,感到憂心。


農地蓋農舍,暴露出嚴重的農田流失問題,台灣良田的量與質皆受到嚴重威脅,若政府繼續放任農地非農用,恐怕將來農民無地可種,台灣無糧可食?

▲農舍污水排放成一大環境污染隱憂。(圖/記者蔡百蕙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