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與凱特伉儷抱著小公主亮相,感謝大家的祝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英國王室日前公布了凱特王妃所生的小公主的名字:Charlotte Elizabeth Diana。 關於Charlotte這個字,兩岸譯法大不同;台灣譯成「夏綠蒂」,香港、大陸普遍譯作「夏洛特」。
兩者發音差很多。一些搞不清楚的讀者,還以為說的是兩個不同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夏綠蒂」這個譯名是「古法釀造」。很可能從「國民黨在大陸」的年代起就這樣譯了。證據之一,英國著名「勃朗特三姊妹」(The Brontë Sisters)之一、小說《簡愛》(Jane Eyre)的作者Charlotte Brontë, 早在民國三十年代時即由鄭振鐸主編的《世界文庫》開始連載李霽野的全譯本。
至1945年7月時,大陸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李霽野所譯《簡愛》的第三個版本,原作者名字即譯為「莎綠蒂․勃朗特」,跟現代譯法己很接近。後來就演變成普遍使用的 「夏綠蒂」。例如1952年出版、描述一隻蜘蛛和一頭豬友誼永固的感人童書Charlotte's Web ,台灣的出版社就譯作《夏綠蒂之網》。Charlotte=夏綠蒂在台灣就這麼定下來了。
那麼「夏洛特」又是怎麼來的呢?Charlotte這個名字源自法國,是Charles的女性用法,意指「自由人」(所謂女性用法,就是孩子的父母覺得某一個男性的名字很好,希望女兒也能用這個名字,所以就發明了「女性用法」, 例如Michael的女性用法是Michelle,Oliver的女性用法是Olivia等)。
然而說來讓人啼笑皆非。「夏綠蒂」這個譯名美則美矣,無奈跟英文發音是兩碼事。 英、法、德等多國語言裡都有Charlotte這個名字。在法語、英語裡,它的發音都是「夏樂」(跟「夏洛特」很接近)。唯有德語是唸「夏綠蒂」。但英國小公主不是德國人!
也不知道當年的譯者,究竟是因為英文發音不好, 還是因為誤聽德國人唸的,才會譯出「夏綠蒂」這個美麗、但錯誤的譯名。如今約定俗成,要改、也很難改。
混亂亦由此產生。因為後來香港、 大陸方面的譯者,多半都根據英文發音把它譯成「夏洛特」。事實上他們並不孤獨。
Charlotte其實也是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III,1738-1820)王后的名字, 殖民美國時期,為了紀念她,美國有好一些城市都以她的名字命名,例如維吉尼亞州的Charlottesville、北卡羅來納州的Charlotte。中文世界前者普遍譯成「夏洛特維爾」、後者譯作「夏洛特」:即喬丹(Michael Jordan)旗下NBA球隊「夏洛特黃蜂」(Charlotte Hornets)的主場。這時候,兩岸三地倒沒有人譯成「夏綠蒂 」了。
▲英國小公主無論叫「夏綠蒂」或「夏洛特」,還是一樣的卡娃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