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抗日老兵:記住歷史才能讓後人自強不息

▲廣州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記住歷史的目的並不是要報復,而是讓我們的後人自強不息。」93歲的黃埔老兵吳淞11日在長沙說。 

當日,以「銘記歷史,振興中華」為主題的第九屆黃埔論壇召開。吳淞和6位黃埔老兵來到現場,他們中最大的已102歲。

籍貫長沙的吳淞曾進入黃埔軍校七分校學習,參加過常德會戰、長沙第四次會戰和衡陽保衛戰。

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吳淞讀書讀得晚,後來籌了點錢終於可以讀書了,日本人卻發動侵華戰爭,那個時候吳淞剛滿16歲。 

「當時長沙滿大街的抗日標語,我最受感動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赴國難’,我沒有錢,只有出力。」吳淞說。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吳淞偷偷報名投軍。穿上軍裝回到家裡,母親沒有表態,也沒有反對。第二天,母親將他送走,只說了句:「現在穿上軍衣了,不要耀武揚威,做人處事要‘將心比心’。」

八年抗戰中,吳淞記憶最深刻的是常德會戰。在德山爭奪戰中,他親眼看見,團長被敵人的飛機機槍射中犧牲,連長氣不過,拿起步槍跳在陣地上打飛機,「飛機飛得很低,連長用步槍打中了飛機的油箱,飛機就爆炸了」

有關資料顯示,8年抗戰期間,黃埔軍人,包括本校及各分校的教官和學生參與的就以數十萬計,而湖南有1萬多名黃埔軍校畢業生,是擁有黃埔同學最多的省份。

95歲的抗戰老兵張默堅同樣來自湖南。黃埔軍校16期畢業的他曾參加第一次入緬作戰,後來官至中校副團長。 

70多年前,張默堅棄筆從戎。「國難當頭,青年人怎麼還能安心讀書呢?流浪啊,流浪!」說到動容處,他唱起了那首當年膾炙人口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

1942年2月,老人隨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因為中國軍隊能吃苦、紀律嚴明,很快令英國軍隊刮目相看,給中國軍隊配備了更為先進的武器。

但戰爭依然是慘烈的,在同古戰役中,中國軍隊的小鋼炮破壞不了日本人的坦克,中國軍人便組織「敢死隊」,用身體當炮彈,為戰友們贏得衝鋒時間。

「一開始身上綁4個手榴彈,自己沖過去拉引線,日本人的坦克只是炸傷。後來變成身上綁8個手榴彈,等待日本坦克車隊到來時拉響,這樣一台車炸毀引起連鎖反應,同時能損毀三四台坦克。」

「血肉橫飛,太慘烈了,」張默堅哽咽著說,當時每個人分配四個手榴彈,都是爭先恐後借別人的「配額」,而不願把自己的借給別人,因為借出去了,就意味著把生的機會留給自己,讓戰友去送死。

1945年,聽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後,張默堅就憧憬著以後的幸福日子。「有飯吃、平安,但是沒有想到能像今天這樣幸福,這麼多高樓大廈,生活這麼富裕,」他說,因為70年的和平發展,現在我們的國家空前強盛。

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張默堅計畫創作100幅書法作品義賣,用籌集到的愛心款幫助生活有困難的抗戰老兵。 

「這批作品已經快完成了,完成後將統一裝裱,爭取以最佳的效果回報愛心人士。用我的力量去幫助倖存的抗戰老兵改善生活,是我晚年的最大心願。」他說。(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