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蘭修女正在指導課輔班學生背誦英文,他們身後的鐵皮屋就是孩子們的教室,也是愛加倍協會的據點。
圖、文/賴品潔
當其他孩子利用暑假開心玩耍時,卻有一群孩子跟著老師在農地鐵皮屋裡背誦英文單字,這裡就是屏東縣愛加倍家庭暨婦幼關愛協會。協會負責人李惠蘭修女用愛為滿洲地區的學童進行課後輔導,做孩子的後盾,推他們一把。
李惠蘭辭掉修女會職務,從台北回故鄉滿洲服務已6年,因為屏東縣永港國小老師轉介來原住民學生,李惠蘭說因為自己的「雞婆」開始了學童課輔服務。教室的物資設備,包括課桌椅、課本都是愛心捐贈。李惠蘭本身無給薪,包括家人也都投入服務,被孩子稱作「小老師」的妹妹李惠玲,一早就開來廂型車,載著食材,在教室外準備中餐。
愛加倍協會遷徙多次,曾在閒置舊永港派出所、滿洲廢棄空間,因為公家收回使用權、地震等緣故,不得不搬家。最後是李惠玲捐出農地使用權,自行搭建鐵皮屋,才落腳在恆春古城北門外。不過課輔班的孩子多住在滿州,甚至遠至佳樂水一帶,李惠蘭靠著一台廂型車每天跋山涉水接送小孩,她笑稱自己是校長、老師、工友還兼司機,光是一趟交通時間就得花上近2個小時。
目前課輔班學生10位就有7位是新住民二代,母親的國籍分別是越南和菲律賓。李惠蘭早期做過新住民服務,自己編製教材、籌備場地,曾經挨家挨戶去找學生來上中文課。每年年節還舉辦「南洋姐妹回娘家」活動,利用晚上上課時間,請新住民煮家鄉菜,一起聚餐。新住民學生在得知李惠蘭有做兒童課輔,也紛紛讓自己小孩參加課輔。
▲李惠蘭修女相當重視學生教育均衡發展,也會加入游泳、十鼓打擊、美勞等動態活動。
李惠蘭觀察到,部分滿洲鄉的跨國婚姻,因為文化語言隔閡、年齡差距,而有夫妻溝通問題,也會影響到孩子教養。另外,滿洲的工作機會少,多半是基層勞務工作,外配為了家計,多打幾份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顧及生活課業。李惠蘭總會要求新住民學生簽寫中文名字,才能幫小孩簽連絡簿,不再被老師在簽名欄上打問號。李惠蘭說,偏鄉民眾對外配歧視嚴重,甚至不希望母親插子女教育手,這種態度連帶影響子女也看不起媽媽。曾有菲籍外配小孩英文成績不佳,在李惠蘭鼓勵下開始跟媽媽一起學英文,親子溝通關係變好了,母親地位在小孩心中也提升了。
李惠蘭說:「只要小孩想進步,我們就會盡可能幫助她/他!」有孩子因為參加課輔班從班上倒數名次,到成績頂尖,當上班長,她強調,希望孩子可以把努力向上的精神內化在心中,發現進步是有價值的,就會良性循環增進自信。李惠蘭對課輔班小孩的期待就是:「不要放棄學習。」課輔對象皆為國小學生,具護理、教育學經歷背景的李惠蘭覺得國小學齡期最重要,是他們長大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機。
王惠華老師是臺北市退休老師,連續3年特地在暑假南下來教小朋友英文,她生動有趣的教學,讓孩子的英文能力突飛猛進。李惠蘭說,孩子們現在雖然還沒有感受學習成果,等到開學慢慢就會發現,上課內容怎麼都是已經學過的,自然就會有成就感,常常班上英文考100分都是愛加倍的孩子。王惠華說,愛加倍的孩子就像寓言《龜兔賽跑》裡的烏龜,學習雖然慢但是穩扎穩打。也了解到努力才有收穫。
▲王惠華老師說,課輔班學生們相當質樸純真,從她們身上得到很多教學回饋。
李惠蘭不只是在課業上要求孩子,也相當重視生活和品格教育,對課堂秩序、整潔都有一定規範,例如不可以講髒話,常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對年紀大的同輩要稱呼「哥哥」、「姊姊」,更不可直呼長輩名字。她深信環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也感嘆現代科技對小朋友影響甚大:「成績都被滑手機滑掉了!」,有孩子因為需要學習使用電腦,買了電腦後時間卻花在電動遊戲上。學生難敵娛樂誘惑和同儕的影響力量,讓她覺得惋惜。
【更多移民/工友善資訊,歡迎加入四方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