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惠期望晚晴能為更多外配認識。
文、圖/吳曉沛
提到「晚晴婦女協會」,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離婚」。台中市晚晴協會榮譽理事長黃秀惠笑著表示,大家都被新聞誤導了,晚晴的服務項目絕不僅只於離婚官司。
「台中市晚晴婦女協會」在民國79年成立,重點幫助女性處理婚姻、感情上的問題,從人道關懷的精神出發,培力婦女實現自我。晚晴兩大服務項目是「法律諮詢」及「婚姻協談」,以「情感與婚姻」為核心,再向外推展服務;同時兼顧促進兩性平權、婚姻教育與單親家庭關照等。
黃秀惠解釋,只要民眾對於婚姻的權利及義務有疑問,或者在婚姻中遇到想改善的困境,協會都有提供相關資源。一般來說,夫妻相處、子女教養、經濟分擔,以及如何雙方原生家庭相處,都是婚姻中常見的問題,晚晴所提供的服務,就是利用過往的經驗,幫助婦女釐清問題,找出解決辦法;若婚姻關係已走到不可挽回的局面,則提供相關法律諮詢與援助。
走進晚晴,三間諮詢室佈置得溫馨、整潔而明亮,組長李怡珍說,很多來這邊的婦女在生活上長期受挫,因此希望她們把這裡視為像家一樣的場所,給予支持與鼓勵。晚晴也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如成立同質且封閉性的「談心會」,提供安全的管道與場所讓遇到類似問題的婦女傾吐、宣洩,從而互相扶持;由心理諮商師擬定書單、帶領討論的讀書會,以及相關性別議題的電影欣賞會等。
黃秀惠表示,她們會從個案中挖掘議題,有時也以觀念建立者的角色,作議題倡議。例如國內單親家庭數量漸多,「有些媽媽當初為了不愉快的原因離婚,因此不希望小孩跟爸爸多接觸,反而影響了孩子的心理,也妨礙對方行使親權。」因此晚晴在親子教養課程之餘,開始發展親職教育,為單親媽媽或爸爸加強心理建設,提醒他們避開可能的問題。
晚晴擁有專業社工,還有十幾名受過訓練的志工(包括同理心培養、溝通技巧、基礎法律知識等),都是由女性組成。未來也有可能開放男性加入,提供晚晴一些另類觀點。李怡珍指出,像在談心會中,處境相似的群體可能無法察覺盲點,不同聲音的加入,或許有助解決問題。
晚晴目前較少提供外配及新移民服務。但黃秀惠本職是律師,她發現在接觸過的案件,有些外配的丈夫是社經地位較低的,部分外配婚後與婚前的期望有不少落差,加上婚後種種摩擦,有些人隱忍至有經濟能力且取得身分證後,便會申請離婚。事實上,這些外配的家中,有的丈夫無穩定工作,得由妻子擔任主要勞動者、有些夫家對外配信任感偏低,或者與家人溝通不良,長期累積下來,不少外配便走上離婚一途。黃秀惠表示,在一些案件裡,外配更曾透露在家中受到歧視或被騷擾的經驗,孩子的教養權也被剝奪,可見外配在婚姻中仍屬弱勢。
▲諮商室採光良好,佈置得溫馨明亮。
同時,黃秀惠指出,只要證據充足,多數情況下外配申請離婚不會太困難,有些法律單位還會教導她們如何蒐證。反而是爭取監護權時,法官會考量國籍問題,外配母親想要取得監護權往往更加困難。
黃秀惠認為,外配在婚姻或家庭中遇到問題時,需要更多的資訊管道,而且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再由政府或社福單位轉介援助。只要具備基本語言能力,相信晚晴能提供非常多資源給予她們,民間團體的合作網絡也應更緊密,利用彼此的專業,解決問題。
黃秀惠覺得本地的跨國婚姻家庭,應該接受婚前教育。許多本地家庭的兩性平權、多元文化等觀念並未建立,與婚前就學習台灣語言文化的外配,立足點並不一致。「我們花很多力氣在教育或協助外配,卻很少教育這些娶外配的丈夫與家庭。」在雙方觀念與地位不對等的情況下,不僅形成溝通障礙,也導致許多應避免而未避免的問題,最後只能靠離婚來解決,引發更多不滿。黃秀惠說,這是「不教而誅」,對雙方來說都是不公平的,事前防治的重要性絕不亞於事後處理。
【更多移民/工友善資訊,歡迎加入四方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