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宜慎不宜廢 許文彬:廢死是社會正義問題非人權

▲許文彬主張死刑「宜慎不宜廢」。(圖/本報資料照,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北投女童割喉案再次引發社會大眾對「廢死與否」的爭論,有平面媒體報導指出,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總統府國策顧問許文彬表示,死刑「宜慎不宜廢」,廢死聯盟以人權為依據主張廢除死刑,結果反而讓「人權」被汙名化,變成保護壞人的工具。

就讀台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的劉小妹29日下午在校園遭龔姓嫌犯割喉,送醫搶救19小時仍因傷重不治,引發社會對「廢死與否」的討論。根據《聯合報》報導,對於廢死一事,許文彬表示,應當判死就判死,不能因想達到「以無期徒刑取代死刑」的目標而盡量不判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劉小妹的父親將對女兒的思念化為文字。

許文彬強調,他過去就曾在文章中提到死刑「宜慎不宜廢」,廢死聯盟以人權作為主張廢死的依據,導致「人權」淪為保護壞人的工具,反而引發社會大眾反彈,讓「人權」這2個字被汙名化,「死刑是社會正義問題不是人權問題。」

不過,許文彬早在2010年的廢死研討會中就曾提過死刑「宜慎不宜廢」,當時還以蘇建和案為例表示,其實廢死主張者最重視的應該是「誤判」,這一點顧慮並沒有錯,但如果能避免誤判,比如在批執行令前聽聽死刑犯最後的陳述,或成立「死刑執行審查委員會」機制,那麼死刑還是寧可備而不用。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