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提2條件讓兩岸達成心靈契合。(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賴于榛/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4日最後一次以總統身分發表「六四」26週年感言,除了呼籲大陸當局,正視歷史,走出傷痛,創造更有對話基礎的共同未來,他也強調,兩岸人民要能達成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的「心靈契合」,必須要有2個條件,一是「和平與繁榮」,二是要靠大陸致力推動民主化改革才能達成。
馬英九說,他上任後,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成功打造出台海兩岸「和平、繁榮」的現狀,但由於兩岸制度間存有巨大差異,兩岸人民心理上產生相當距離。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也說過,兩岸人民要能『心靈契合』」,馬英九說,他則認為,要縮短心理距離,達成心靈契合,「和平與繁榮」只是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則要靠大陸致力推動民主化改革才能達成,並表示他這7年來的努力,使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已經有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共同基礎,倘若大陸方面更進一步深化民主進程,「這就是兩岸未來可以更深入對話的共同基礎。」
馬英九還說,7年前就職時曾說,「我們真誠關心大陸13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指出「平反六四」,就是為兩岸創造雙贏的重要歷史條件之一;正視歷史,尤其是「六四事件」,這樣兩岸的共同基礎會更加穩固。
正視「六四事件」如同台灣不斷紀念、反省民國36年(1947)的「二二八事件」,馬英九表示,任何政府面對傷痛歷史,都必須「就事論事」,面對沈痛家屬,更需要「將心比心」,一方面絕不能讓悲劇重演,另一方面更應該採取必要行動來「平反六四」,積極撫平受難者與家屬所受的傷痛,這樣的行動,也必然會對台灣產生極大的正面作用,拉近雙方心理距離。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馬英九「六四」廿六週年感言全文:
「六四」廿六週年感言-正視歷史,走出傷痛,創造未來
今年是「六四事件」廿六週年,也是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這兩個重大事件教導我們同一件事,就是不論中外,主政者不能迴避傷痛,必須勇敢面對歷史、痛定思痛,才能走出陰霾,邁向未來。今天是我最後一次以總統身分發表六四談話,特別要呼籲大陸當局,正視歷史,走出傷痛,創造更有對話基礎的共同未來。
三十年前,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經驗證明,政治改革或許有陣痛,但不會造成災難,反而成為國家新生的契機。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是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缺一就不能振翅高飛。過去卅年大陸經濟改革成就斐然,回頭來看,當年的改革者,絕對無法想像能有今天的成果。改革開放不但沒有造成災難,反而使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準也有顯著的提升。但政治改革卻相對腳步較緩,國際社會對大陸的人權印象,停留在「六四」,凡此種種,不免讓希望兩岸關係未來進一步擴大與深化的人,感到失望。
民國九十七年(2008)本人上任後,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成功打造出台海兩岸「和平、繁榮」的現狀。但由於兩岸制度間存有巨大差異,兩岸人民心理上產生相當距離;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也說過,兩岸人民要能「心靈契合」,我們認為,要縮短心理距離,要達成心靈契合,「和平與繁榮」只是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則要靠大陸致力推動民主化改革才能達成。
去年雙十國慶致辭時,我曾呼籲,大陸在推動政治改革時,建立包容異議分子的民主價值,逐步推動具有大陸特色的民主化進程。容忍歧見不是舶來品,中國春秋時代的子產,就以不毀鄉校、容忍人民批評政府獲得時人的讚賞。我們這七年來的努力,使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已經有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共同基礎,倘若大陸方面更進一步深化民主進程,我們認為,這就是兩岸未來可以更深入對話的共同基礎。
七年前,本人在五月二十日就職時曾說:「我們真誠關心大陸13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而「平反六四」,就是為兩岸創造雙贏的重要歷史條件之一。正視歷史,尤其是「六四事件」,我們認為,這樣的共同基礎會更加穩固。
如同我們每年在臺灣不斷紀念、反省民國36年(1947)的「二二八事件」與民國40(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一樣,任何政府面對傷痛歷史,都必須「就事論事」,面對沈痛家屬,更需要「將心比心」。我們誠懇期望,大陸當局能正視「六四事件」,一方面絕不能讓悲劇重演,另一方面更應該採取必要行動來「平反六四」,積極撫平受難者與家屬所受的傷痛。這樣的行動,必然會對臺灣產生極大的正面作用,拉近雙方心理距離。讓兩岸互動有更穩定與更豐富的共同基礎,為後代創造更有開創性的未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