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蝠魟曾遍布熱帶海洋,但現在卻被列為瀕危名單。(圖/許哲瑋攝)
作者/曾柏諺(台大生命科學系)
他是鬼蝠魟,一公斤五十塊。
時隔四個多月再來南方澳,我以為我能比較泰然看待生命在此被消費,但是當看見小孩在此被屠殺,仍是無法麻木。
你曾看過鬼蝠魟在大洋裡飛翔的紀錄片嗎?在youtube輸入"rays swimming"或是"rays flying",就能看到這藏青色的生物雙翼在海中婆娑;興之所向,能衝出水面短暫滑翔,或千或百蔚為大觀。鬼蝠魟成體展翼可達5到7公尺,但眼前這隻還不到我張開雙臂的一半。
鬼蝠魟曾遍布熱帶海洋,然而因為每2到5年只生一胎,需要花費10年達到性成熟,面臨漁業技術進步所擴增的中藥與實用需求,鬼蝠魟列入IUCN紅色名單中的近危物種,2013年更劃入華盛頓公約第二類清單,需要嚴格管制貿易以防滅絕。
如果說為了生命的感動呼籲抵制鬼蝠魟貿易太過矯情,印尼當局曾評估過,一隻鬼蝠魟終生所帶來的觀光收入可達一百萬美元,也因此,印尼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鬼蝠魟保護區。我想我們是不是也能給自己一點機會發展出海洋文化?不使用底拖網無差別的拉起所有心跳,留給海洋一點生氣?多採用養殖魚類而降低對野生採集的需求?
上次我來,看見本來可以長到3公尺的曼波魚在地上被支解,而這是從前人們不屑一顧的魚;這次我來,看到不到一公尺的鯊魚、安康、鰹魚、鮪魚、石斑、裸胸鯙;還有無數箱不到巴掌大的雜魚,將要送往加工廠打碎做成飼料;觸目所及,我們將一整座大洋的生命不分老幼一網勒斃。
說別利用自然資源那是虛偽,指控誰的原罪誰是戰犯更顯得做作,歸咎漁民嗎?當政府怠惰於保護海洋資源與主權,誰來保護漁民面對資本主義的競爭?歸咎人民嗎?當官員主辦某某季大肆消耗自然資源時誰能告訴人民真相?歸咎政府嗎?我們的教育是怎地培養出這樣的國民縱容一切荒謬?但是當無知弭於學習,消融於你我的體認與知識傳遞,我們可以選擇使用的方法,而不是在幾年之間讓海洋再無聲息。
可以選擇什麼呢?
(1)避免食用色彩鮮艷的珊瑚礁魚種。捕撈珊瑚礁魚種所用的刺網容易纏勒海豚、海龜等生物;廢棄後更容易覆蓋珊瑚造成整個棲地的滅絕
(2)草食性養殖魚>當令當地肉食性野生魚>>肉食性養殖魚。為了養殖肉食性的魚類,如石斑與海鱺,漁民必須採用拖網打撈上來的雜魚做成飼料餵食,實際上加劇消耗了野生資源;而虱目魚、鯉魚、烏魚、吳郭魚等等草食性魚類的養殖因餵食豆類蛋白,對環境更加友善
(3)不鼓勵政府舉辦黑鮪魚祭、曼波魚祭等短時間大肆消耗自然資源的屠殺祭,以認識海洋生態與永續魚法等文化推廣,取代海鮮文化
(4)支持執法人員落實法規取締,並保障與獎勵遵守法規的漁民權利。當大家都能以永續漁業為原則,遵守禁捕期、配額量、捕撈地、漁法種類、攜回尺寸等合理利用資源的規範,資源才能生生不息。
他是鬼蝠魟,一公斤五十塊。
●作者曾柏諺,台大生命科學系。原文刊載於個人臉書。本文已獲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