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疑似在發展「偵察型彈道飛彈」,可能開創全新的反航母作戰模式。(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航空周刊》網站部落格近日熱議大陸《中國航天報》7月24日報導,該報導聲稱,中國航太科技公司正在西北高原試驗某種新型武器,其具有回傳敵方影像的能力。多名技術專家認為,這種全新的「偵察型彈道飛彈」,可以看做一次性低成本衛星,可能是世界反航母武器的又一次革命。
陸媒此前報導,正在測試中的這種武器是一種「智慧化」彈道飛彈,除了可以精確打擊固定及移動目標,還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進行偵察,把影像傳回後方,進而在發現敵方飛彈發射車、坦克、艦艇等高價值目標時,即時進行攻擊。外國分析人員指出,這種制導方式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彈種—偵察型彈道導彈系統。
通常來講,彈道飛彈在發射後依靠慣性儀器和衛星定位系統進行制導,更新的方式是攜帶末端主動雷達或紅外線成像制導,但總體上,彈道飛彈發射後,後方並不能參與攻擊目標的決定過程。
而回傳即時敵方影像是非常複雜的技術,美軍戰斧飛彈回傳影像需要中繼通訊衛星和美軍寬頻衛星協同配合,才能完成影像回傳的工作。大陸可能使用了無人機中繼通訊的高技術手段,才實現這項壯舉。
有專家分析,解放軍可能在發展一種全新的反航母攻擊模式,以彌補東風21D的不足。這種「偵察型彈道飛彈+攻擊型彈道飛彈」的反艦模式,首先以偵察型彈道飛彈對敵艦進行連續精確定位,再讓遠端攻擊型飛彈以此為基礎,實施精確修正而自主擊中敵艦。
在這種新型打擊模式中,遠端攻擊型飛彈是利劍,偵察型彈道飛彈則是眼睛,而眼睛又比利劍更重要,因為現在無論是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都能輕易打到幾千公里外,只有在打擊軍艦這類目標時較困難,因為這類目標是以20-30海浬不斷移動的!在首次發現目標到飛彈到達預定點的半小時間,敵艦早已跑出15海浬外。
▲▼大陸軍事專家設想運用「偵察型導彈」的反航母作戰模式。(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所以對於遠端反艦飛彈,特別是對飛行時間漫長的亞音速巡弋飛彈而言,保持對目標位置的持續更新,是確保擊中的關鍵性因素。對敵艦進行精確定位的方式有很多,但在戰時面對強敵的嚴密保護下,能實施連續定位的手段就不是很多,無論是衛星、有人/無人飛機、偵察船艦、潛艦,要能實現幾個小時的連續定位都是難度非常大的。
偵察型彈道飛彈的優點就在於,它的突防性和連續性很強,只要敵艦的首輪位置暴露後,即可通過間歇性發射對敵艦形成連續鎖定,無論敵方的防衛力量有多強,都不可能阻止這種偵察,特別適合對敵方航母、二棲登陸艦等大型核心目標形成快速殺傷。
綜上所述,「偵察型彈道導飛彈+反艦巡弋飛彈」或說「偵察型彈道飛彈+攻擊型彈道飛彈」的反艦攻擊模式,將可能極大地改寫傳統的海戰思維,對於中國這樣的後起海洋大國,有可能起到跨越性的幫助作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