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官職不代表政黨 連戰辦公室:連戰哪一句有負國人?

2015年09月6日 13:20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針對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出席中共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活動在國內引發的各種爭議,其中還包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下令要國民黨考紀會處理此案。連戰辦公室表示,台灣有部分人士誤用錯誤資訊,刻意扭曲事實,如連戰先生從未曾說過二十二場會戰係由國共攜手如此說法,諸多不實指控,妄言批判,離譜至極。

連戰辦公室5日晚間也以書面聲明方式,重申連戰在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時的七點談話,並強調「連戰先生目前無官無職」,此次受邀,也非代表任何人士或政黨,連戰純粹以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立場。該聲明同時也以疑問句結尾,連戰在大陸的講話,「哪一句有負國人?哪一句背離中國國民黨路線?哪一句背離了中華民國?」

以下為連戰辦公室聲明全文:

連戰先生日前出席中共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活動,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此行主要意義是基於中華民族的立場,藉由緬懷抗戰歷史、化解分歧,以共創未來。

而過去談及對日抗戰總是兩岸各自解釋,如今連戰先生在中共最高領導人及十三億大陸同胞面前,公開闡述中國國民黨主導抗日這個鐵的事實,而中共也極為罕見的承認國民黨在正面即主要戰場上,浴血抗敵的犧牲與奉獻。

令人非常遺憾的是,台灣有部分人士誤用錯誤資訊,刻意扭曲事實,如連戰先生從未曾說過二十二場會戰係由國共攜手如此說法,諸多不實指控,妄言批判,離譜至極,為此,必須要鄭重澄清,以正視聽。

同時,連戰先生與習近平先生都認同兩岸「共用史料、共寫史書」此一方向,未來若能落實,將使得在台大量官方資料庫及民間文史工作者的紀錄,例如「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紀錄片中,以抗日二十二場大會戰為經、國軍將領的口述歷史為緯的史料,經歷史學者的研究,進入兩岸人民未來的記憶。

連戰先生在連習會上所談及的內容,與對外提的新聞稿中致詞全文,一字不差,只有更多沒有減少,在場的其他台灣各界人士皆可作證。有人說實際上不可能講這麼多,那是外行,更不了解事實。

連戰先生與習近平先生談話中有幾個重點,並不只是對歷史的討論,更重要的是,對兩岸關係的長遠期許、以及基於台灣價值的主張:

第一、感念犧牲、記取歷史。連戰先生表示,八年全面抗戰是兩岸都非常重視的歷史。如果我們不能感念當時犧牲和受傷的三千五百萬軍民同胞,就不足以激發「振興中華」的意志;如果我們忘卻戰爭的殘酷,就會喪失保衛和平的決心。

第二、蔣委員長領導抗戰。連戰先生表示,中國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領導下正面戰場,部署了一系列會戰和大仗,深深重挫了日軍,並引用一九三七年蔣委員長「廬山談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士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作為委員長領導抗日實證。

第三、開羅宣言與台灣光復。連戰先生表示,八年全面抗戰是中華兒女用生命捍衛了尊嚴、抵禦外侮,包括台灣民眾在日本殖民統治的五十年裡,先後不斷以武裝、非武裝方式抵抗侵略、反對壓迫,最終得以和大陸同胞一起迎接勝利,並且根據「開羅宣言」,台灣獲得光復。由於對日抗戰是同盟國戰勝軸心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列強廢除了所有對華不平等條約,並成為世界五強之一。

第四、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連戰先生說,「九二共識」是兩岸當局於一九九二年通過授權管道所達成的,不是在國共之間貿然而出。信守這一立場,兩岸的制度性協商才能向前推進。

第五、台灣意識絕非台獨意識。連戰先生表示,「台灣意識」是積極開創、刻苦耐勞、團結扶持、自食其力、不仰人鼻息,當家作主的堂堂意志,進而打造、打拼出了今日的寶島,更是台灣同胞非常珍惜的奮鬥精神與生活方式,但絕不容將台灣意識混淆為台獨意識。

第六、和平倡議。連戰先生在談話後段,提及為兩岸和平發展、中華民族興盛,將盡一切力量為世界及區域安全與穩定做出貢獻,連戰先生特別向習近平介紹了台灣提出的東海、南海和平倡議構思,就是希望能讓區域安全穩定,不至發生爭端。

第七、共用史料、共寫史書。連戰先生表示,這不僅將為兩岸史學界開闢新的、廣大的合作領域,也有助於兩岸人民相互了解、增進融合,更將促使國際社會提高評價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連戰先生所有談話內容就是致詞稿內容,也未接受媒體採訪,盼外界勿肆意解釋。外界質疑十四年抗戰或是抗戰廿二次會戰都是國共攜手等,也絕非連戰先生所言,請勿以訛傳訛。「沒有經過戰爭的殘酷,不知道維護和平的重要」,連戰先生經歷二戰,所以對於維護兩岸和平,有特別的使命感!

連戰先生目前無官無職,此次受邀,也非代表任何人士或政黨,連戰先生純粹以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立場,記取歷史,紀念抗戰勝利,藉此期盼兩岸和平穩定發展。而連戰先生也再次對習近平先生表示,兩岸要共同發展,為了兩岸人民、同胞更好,「中華民國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是資產,不是負債」。

我們要問,連戰先生上述所言,哪一句有負國人?哪一句背離中國國民黨路線?哪一句背離了中華民國?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