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李嘉誠。(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在全球擔心大陸經濟波動之際,香港首富李嘉誠拋售在大陸的資產,引起各種猜測。而《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日前發表文章,批評他「失守道義」,還強調大陸地產行業與權力走得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所以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新華社》是大陸官方媒體,而「瞭望智庫」是由《新華社》批准成立、財政部中央文化產業資金專項支持。「瞭望智庫」13日刊登一篇文章,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一開頭就說「商業如水流,逐利是資本的本性。李嘉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但是,鑒於李嘉誠最近20年在中國獲取財富的性質,似乎不僅僅是商業那麽簡單」。
文章指出,眾所周知,在大陸,地產行業與權力走得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由此,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徹底的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文章稱,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誠不顧念官方之前對他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大陸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他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
文章認為,李嘉誠在大陸未來還有三大使命需要完成,包括「兼顧民生,回報窮人」、「穩定香港,擔起商界領袖的責任」以及「必須要做更多善事,經營社會事業」,因此不能輕易一走了之。
上述文章在當晚被刪除。而李嘉誠的長和集團透過媒體回應,集團並沒有撤資,有買有賣,屬於正常的商業行為。
大陸《證券時報》15日則發表一篇評論,似乎在替李嘉誠說話。這篇題為《讓李嘉誠大大方方走 天塌不下來》的評論指出,李嘉誠並不比別人負有更多的義務,他特定時期從大陸獲取財富,也不應成為承擔額外義務的理由。「人們現在看到的是厚利,其實,這些利潤裡有其商譽成分,也有風險回報的因素。」
評論還說,不應該對企業於法律之外施加道義約束,「如果隨便編個理由不讓人走,其他房企是否會感到害怕?其他與政府打交道的企業又如何形成穩定預期?脫離法治軌道行事,企業無法形成穩定預期,社會經濟如何能穩定發展?強留一個李嘉誠,打擊的會是更多企業的信心。」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