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高燒疑感染登革熱?壯男罹患罕見「肝膿瘍」

2015年10月7日 12:30


▲劉先生肝臟出現約2.8公分的膿瘍(標示處)。(圖/衛福部豐原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登革熱讓人聞之色變,也讓病患虛驚一場!台中一名28歲的劉先生因高燒不退,到住家附近就醫,一度被懷疑感染登革熱,後改轉往衛福部豐原醫院看診,醫師確診為「肝膿瘍」造成反覆發燒,病患住院10天康復返家,也接到衛生單位通知,檢驗結果並非登革熱。

劉先生表示9月份因工作量大增,覺得異常疲累,因高燒不退和全身無力,初期以為是中暑,於住家附近醫院打完點滴退燒,返家後體溫卻上升又畏寒,再次前往醫院接受點滴注射,因懷疑感染登革熱,由該醫院採檢病患血液檢體,送至疾病管制署並通報疑似登革熱感染。

劉先生回想並沒有被蚊子叮,自行對照登革熱症狀,與自己的症狀並不完全相同,雖有不明高燒反覆發作,但並沒有頭痛、四肢疼痛等「斷骨熱」症狀,為進一步確定發燒原因和治療,自行前往豐原醫院就醫。

▼醫師陳育佐正為病患進行腹部超音波。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育佐經超音波檢查,確診患者發燒原因為肝膿瘍,也就是肝臟因為細菌感染化膿。多篇文獻報告與臨床經驗顯示,肝膿瘍容易發生在免疫功能異常者,如糖尿病、酒癮、膽道疾病如結石等患者,經檢驗劉先生血糖濃度正常,未罹患糖尿病,亦無其他膽道或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其非屬罹患肝膿瘍的高風險族群,也就是說年輕人的肝膿瘍為相當罕見的病例。

陳育佐表示,劉先生的膿瘍大小約2.8公分位於肝臟右葉,經血液培養微生物培養為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感染科主任王唯堯說明,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是消化道常見菌種之一,平時存在健康人體,常見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族群,造成多種器官組織散播性感染,合併嚴重敗血症。台灣造成化膿性肝膿瘍的菌株中,以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最為常見,其次為大腸桿菌。除肝膿瘍外還可能引起肺炎、腦膜炎、泌尿道感染和化膿性肌肉軟組織發炎等,並具有相當的死亡率與後遺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