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好好旅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出處:Cheers雜誌第181期
文/盧智芳 圖/王創緯

你會怎麼定義一場「美好」旅行的必備要素?

「再壯麗的旅行都會結束,但這不是件哀傷的事。因為經歷過的事不會消失,一切,才剛要開始。」關於旅行之於人生,這是藍白拖做下的詮釋。

描述自己是「遊走在叛逆與理性中的七年級」,對照藍白拖的生涯軌跡,確實是。當兵前,沒學過游泳,但服役海軍時,他自願加入特種單位當潛水員。退伍後,沒學過電影,卻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尋找和電影有關的工作。直到沒錢了,跑去當業務賣電梯,但為了探索人生的答案,他又當起背包客,離職旅行了整整一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藍白拖的身分是作家,創作主題多半也圍繞著旅行。不過,比起同世代的其他作者,他談旅行,倒是少了幾分純粹的自我和恣意,卻多了幾分務實和延展。就像這個月由《Cheers》雜誌和天下雜誌出版共同出版的新作《給回來的旅行者──人生,才是你的正職》,從旅行出發,但探討更多的,是旅程結束後才要真正展開的人生篇章。

曾幾何時,不管是停下腳步,給自己一個「空檔年」(gap year),或是挑戰自我、來趟「壯遊」,乃至於只是暫時轉換環境的「出走」,「旅行」從本來一個只是描述移動狀態的動詞,變成了一種充滿想像、勾動渴望的夢想。然而,它鋪陳的究竟是夢想本身,還是夢想前方的台徑?透過旅行,旅人到底要看見什麼?

作為一個「回來的旅行者」,藍白拖提出他最真摯的觀察與分享。

Q為什麼這本新書特別寫給「回來的旅行者」?

A上一本書,我寫給「未來的旅行者」,之後收到很多讀者回饋,希望我討論一些旅行回來後的問題。當時沒有談太多,因為我自己也才剛回來,不過經過這2年多,我觀察了很多旅行者,從他們身上看見很多線索。

旅行之後,通常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完全不能適應原本的生活,覺得外面好太多,回來之後不快樂,所以反射地急著想再出去;另一種是對於現況,反倒有了新的接受和理解。像我有個朋友本來計劃出國一年,實踐“gap year”,但出去後發現和想像不一樣,幾個月後就提早回來,找了份穩當工作,就算生活還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再有太多抱怨。

回來之後的結果,有時跟出發前的動機有關,你觀察大家旅行的理由是什麼?

跟以前比較,現在大家對於出國旅行,普遍有種嚮往。我不是說以前的人不嚮往,但或許資訊沒有那麼多、那麼快,旅行也不像現在這樣方便,於是如果朋友都去了,自己沒去,會很焦慮。就像身邊的人都已經結婚、生小孩一樣,帶來一種壓力。很多人會受這種群體的影響。

有些人則是透過幾次小旅行,覺得旅途中互助的經驗很溫暖、很棒,所以在心中埋下種子,想去體驗一場時間更久的大旅行。我看到很多人容易對旅行抱著過度期待,但這就像談戀愛一樣,每個國家都是一個情人,投入以後到底要怎麼拿捏,這是一門功課。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81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何時該辭職?一份工作,至少先做滿「3年4個月」
如何賣出好業績?ZARA教我比口才還重要的1件事
最好離職理由的基本原則:不說實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