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自己? 柯文哲:「打房」無法實現台灣的居住正義

▲柯文哲在臉書千字解釋公共住宅政策想法。(圖/翻攝自柯文哲粉絲專頁)

記者楊佳穎/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日在市議會中一番「不打房」論述,引發各界議論,他24日則在臉書PO出「千字文」,表示昨天議員對於公共住宅政策非常關心,但礙於詢答時間有限,因此利用週末,把想法完整表達,並強調「只用『打房』兩個字,無法實現台灣的『居住正義』。」

柯文哲在文中表示,台灣的房價在2014年是年所得的15倍,為世界第一高,一般家庭不吃不喝15年,才買得起房子,「結果就是買不起房子的很痛苦,買得起房子的則是連痛苦的時間也沒有,因為忙著繳房貸,變成屋奴」。他說,市府利用公有土地興建公共住宅,並希望藉由只租不賣,避免過度炒作土地買賣間接又拉高房價,另外,「只租不賣」政策也避免政策影響市民私有房屋市場交易,「因此『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是一貫主張,並未改變。」

柯文哲說,公共住宅的建設對北市財政是很重的負擔,為確保永續健全,市府也相當重視公共住宅的自償性,而最壞打算就是在財務最艱困的情況下,新加坡或柏林公宅的「限制性出售」政策,也是一種選擇,即售出後不得轉賣,僅能回賣政府,確保避免進入銷售市場又造成炒作,不過,目前北市各公共住宅的興建仍在起步階段,財務規劃尚不須考慮所謂的限制性出售。

柯文哲也說,台北市民的房屋自有率逾7成,要降低房價,當然得注意如何避免過度損及持有房屋的市民權益,且房價過度震盪,也會對整體產業造成衝擊,因此相關的討論應該避免只用「打房」兩個字去討論,到底是打什麼房?打誰的房?根本無法說明。

他指出,自己在選前就主張透過穩健的公共住宅政策,抑制房價高漲,這個態度到現在一樣;上任後,同樣積極推動公共住宅政策,希望有需要的年輕人可在台北市住得起房子,又不會使市民的財產急遽縮水,甚至造成產業的崩盤,「作為一個市長,必須要兼顧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顧此失彼」;打造公共住宅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北市府除了自己努力,也需要中央政府的協助,更需要市民的關心,唯有決心,才能實現居住正義的夢想。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