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小兒發燒」好驚慌 醫:多病毒感染、別急吃退燒藥

2015年11月4日 12:40

▲遇「小兒發燒」勿緊張,醫:多病毒感染、別急吃退燒藥。(圖/台北慈濟提供,下同)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發燒不是壞事,而是身體症狀的表現,家長切勿因為小孩哭鬧,就急著幫他們退燒。」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趙露露醫師表示,根據目前統計,小兒發燒有8~9成都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除非病菌直接感染到中樞神經,否則「大部份都會自己好」。

小兒發燒的定義,是小兒肛溫或耳溫達38℃,或是腋溫37.5℃以上,才可算是發燒,原因不出病毒或細菌感染,不過發燒後的反應因人而異,「有些孩子即便發燒仍活蹦亂跳,吃得下、睡得著;有些孩子卻可能無精打采、食慾不佳」,但若子女除發燒外,更合併有其他如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硬、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就需及早就醫。

「小baby的身體變化本來就快,可能孩子是一時玩過頭,或是情緒不佳哭鬧而發熱,不一定是真正發燒。」趙露露說,如果發現小孩發燒,需在就醫前先補充水分,以免脫水造成體溫更高;此外,發燒期間應少穿衣服、少蓋被子,以利散熱,如果小孩產生寒顫,則需適度添加衣服及被子以利保暖。如果真的要幫小孩退燒,也可利用喝溫水、冰枕或散熱貼、溫水拭浴等物理方式,但切勿使用過量退燒藥,或者用酒精擦拭身體降溫。

趙露露表示,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直接影響腦部的疾病,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部分6個月到6歲的孩子,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痙攣(febrile convulsion),家長無須過度驚慌,先行退燒再帶往醫院就診即可。

此外,趙露露也提醒,小兒發燒是一種症狀,是提醒有病毒或細菌入侵體內的反應,找出病因,對症治療,燒自然會退。愛護孩子要用對方法,切勿因求得一時的心安,太早給以退燒藥,反而忽略讓孩子擁有更強健抵抗力的重要。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