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王鴻年、劉盈盈/台北報導
不少洋芋片包裝打開發現每片都長得一模一樣,其實是用馬鈴薯粉和玉米、樹薯粉調和而成,所以才能讓每片大小顏色都一致,但是口感就少了馬鈴薯天然香氣,而且業者多半也沒標註馬鈴薯含量,這樣一來,消費者也很難知道,自己到底是把吃了馬鈴薯,還是一堆樹薯或玉米粉末。
現場快刀將馬鈴薯切片,怎麼切都沒辦法切的一樣薄一樣大小,可是打開洋芋片包裝,一片片都長得一模一樣,可能不少民眾都有相同疑問。翻開背面成分表一看,馬鈴薯粉、玉米澱粉、樹薯澱粉,其他還有調味粉。
從廠商公開的生產過程中可發現,幾乎沒有出現整顆馬鈴薯,粉末狀的塊狀物調和後加溫烘烤,再用機器分切、高溫油炸,才會每一片都非常相似,難以分辨。
業者估算,現做版就比零食版的成本多10倍,而且現做版的現做要現吃,還不能久放,難怪有這種菜色的美式餐廳只能當隱藏版菜單。餐廳廚師就說:「製作過程會比較長,可能有烘乾,還要等待再回炸。」
瞧瞧零食包裝上都沒載明馬鈴薯比例多寡,是不是該像泡麵、巧克力等,必須標示成份比例,消費者才能知道吃到的馬鈴薯到底有多少,食藥署應該都要再關注。
讀者迴響